青春力量绘就文明新图景——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综述
    日期: 2025-09-12          来源: 江西日报          访问量: 0

    图片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

    今年暑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开展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来自省内百余所高校的万余名大学生,与14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一对一”精准配对,赋能基层文明实践阵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走出书斋,走向田野。活跃的青春动能让一项项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活动,犹如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一线生根发芽,不断优化“校地协同、实践育人”机制,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持续唱响“德润赣鄱”文明品牌。


    对接更精准

    书法课堂上,身着红马甲的大学生在耐心地为孩子们纠正握笔姿势,讲解书法背后的文化故事。

    艺术课堂上,既有心理曼陀罗绘画课程,也有精巧的团扇制作课程,孩子们在大学生的指导下,用手中的画笔抒发童真、探索世界。

    体育课堂上,在一场场趣味十足的排球游戏中,孩子们学习排球技术,感受体育的魅力。

    图片

    这个暑假,抚州市东乡区虎圩乡高坊村童心港湾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来自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知行青年萤火筑梦”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精准对接当地需求,以多元课程为桥梁,传递知识与温暖,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闪光。

    群众有需求、高校有响应、服务有实效。我省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力做好经费下发和保障工作,形成“省级统筹协调、地市衔接推进、高校具体实施、站点精准承接”的四级联动格局。

    一方面,省文明办指导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面摸排基层在政策宣传、文化服务、关爱帮扶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根据需求清单,组织全省高校进行“菜单式”对接。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结合本校农业科技、师范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学科优势,选拔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大学生,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1000余支,并吸引不少在外省大学就读的赣籍大学生暑期回乡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


    内容更丰富

    围绕思政课走入社会大课堂,创新开展主题宣讲、红歌诗朗诵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三农”发展,组织农业类院校学子开展三农政策解读、农技指导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种植养殖难题;关注群众安全健康,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应急救助知识培训、健康卫生服务;瞄准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组织大学生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开展文艺巡演、送戏下乡等活动……

    截至暑期结束,全省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8200余场,服务群众超53万人次,其中开展暑期看护、支教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红色文化教育等活动3200余场,覆盖青少年及家长18万人次。

    图片

    在瑞金市沙洲坝村,江西理工大学法学院“红土地,红都情,红法魂”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融合红色文化和法治文化,创新推出“红色法治故事会”宣讲活动,并将防拐骗、防侵害、防霸凌、防诈骗等知识融入情景模拟、知识转盘、问答竞赛等互动游戏。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可以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学校组织52支实践队伍,根据专业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红色教育中传承精神,在踏实劳动中增长才智,在联系群众中滋润心灵。”江西理工大学团委创新实践部教师肖娟说。


    服务更暖心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

    图片

    在井冈山市拿山镇,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的学子们在科技示范基地动手操作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精准施肥与区块链溯源技术,完成实用故障排查表;为朱砂冲林场9.3万亩林地绘制GIS三维图,提出“无人机巡护+共享用工”优化方案,将科技力量撒播在田间地头。

    “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我真切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以后我还会积极参与。”该校计算机专业的志愿者小陈感慨地说。

    有了“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实践育人”与“服务基层”实现双向共赢。多所高校将本次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考核体系,形成“实践—总结—提升”的育人闭环,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图片

    提起江西职业技术大学财会金融学院“青雅财小金”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九江市濂溪区新港镇金秋康养中心的王奶奶心里暖暖的。

    “孩子们一进门就拿起扫帚、抹布,细致清扫庭院落叶,擦拭走廊扶手与窗台,认真清理花坛杂草,还给我们修剪头发和指甲,像自家孙子一样亲切,我们盼着他们常来。”王奶奶赞不绝口地说。

    关爱服务贴近民心,真正把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目前,已有48所高校与2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约定长期合作,为后续校地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聚青春之火,燃文明之光。大学生们一致表示,要将知识扎根泥土,开展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绘就赣鄱文明新图景。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