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星火何以“燎原”
    日期: 2025-09-11          来源: 当代江西          访问量: 0

    图片

    江西的“德”文化从未止步于典籍中的教化,而是化作赣鄱儿女血脉中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 | 刘紫娟

    题图 | “德润赣鄱”品牌标识揭晓


    鄱阳湖的晨雾中,一只白鹤正舒展羽翼。翅尖轻掠水面的姿态,恰与“德润赣鄱”品牌标识的核心意象遥相呼应。

    去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发布省域精神文明品牌标识——“德润赣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与本土文明内涵相结合,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让“德”的种子在赣鄱大地生根结果,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文明注脚。

    图片

    德润赣鄱·2025年好人宣讲“声”入人心首场活动现场。

    图片

    溯文脉 “德”根深

    江西的“德”文化源远流长,既在千年书院的琅琅书声与家训族规的世代赓续中深植厚培,又在革命烽火的淬炼熔铸中升华为民族大义,更于时代楷模的躬身践履中闪耀人性光辉。

    翻阅历史长卷,德润春风的教化印记开卷可寻。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确立《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主张为学之序当以德行为先,字字箴言勉励诸生。而金溪陆氏家族作为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的后裔,在唐朝便涌现出6位宰相,其家学渊源之深厚可见一斑。陆九渊的父亲陆贺崇尚“家国同构”,依古礼治家,陆九渊总结为“家之兴替,不在富贵贫贱,在于礼义”。在先贤的言传身教下,陆氏族人明晓义理,数百年未闹分家。

    江西的红色底蕴,更让“德”从个人修养升华为民族大义。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的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治国理政的试验与探索……这些彪炳史册的革命壮举所孕育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熔铸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部分。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震撼人心。虽“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但方志敏“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在他看来,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一点一滴地都要用于革命事业。回望峥嵘岁月,革命烈士或舍生取义,血染山河;或毁家纾难,倾尽所有;或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无数英魂用生命和热血,将那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献身的思想觉悟,永恒地铭刻在革命史册当中。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红色基因,孕育出赣鄱大地上一座座精神丰碑。支月英凭着四十年深山护烛的坚韧,以扁担为桥、粉笔作桨,在大山里托起教育星火,绽放敬业如磐的师德光华;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在肿瘤医院旁建起“抗癌厨房”,数十年如一日为患者家属提供炉火与温情,用烟火气氤氲出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王亮面对突发车祸的生死瞬间,以军人的果敢与专业,在短短两分钟内从死神手中抢回四条人命,用挺身而出的担当诠释着刻入骨髓的勇毅……

    江西的“德”文化从未止步于典籍中的教化,而是化作赣鄱儿女血脉中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图片

    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公园北村社区敲门嫂为社区居民义务理疗。

    图片

    融日常 “润”无声

    图片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