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赣鄱,“村晚”好吃又精彩!
    日期: 2025-07-21          来源: 九江文明网          访问量: 0

    7月16日晚,德安县“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暨“推动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在德安县聂桥镇宝山村举行。德安县将“红土地上好村晚”与“移风易俗 乡村振兴”巧妙融合,在载歌载舞中演绎文明乡风,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榜样力量,以一场“文艺+文明”的视听盛宴,通过文艺演出、集体经济展示、文明榜样引领等形式,吸引了全镇近千名群众参与。

    1753089042764.jpg

    1753089057133.jpg

    1753089070258.jpg

    1753089091427.jpg

    1753089104725.jpg

    1753089126995.jpg

    活动充分调动本土艺术人才和乡村文艺达人的积极性,在本地非遗《潘公戏》擂响中拉开序幕,演员们凭借韵味醇厚的唱腔与细腻传神的演绎,让传统戏曲之美在舞台上绽放异彩。《大宋风华 文人四雅》茶艺表演是以聂桥镇本土种植的茶叶为底蕴,以村集体的名义承包土地,用于种植新品种茶叶黄金芽,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承载着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使命。群众看着茶艺表演、品尝着自己种植的茶,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其中。活动在“疯狂吃葡萄”比赛中推向高潮。宝山村当地种植的葡萄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这里拥有40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园,亩产高达4000斤,每一颗葡萄都饱含阳光的甜蜜。老百姓争先恐后想去一较高下。《欢聚一堂》扇子舞是宝山村妇女们最喜爱的节目,她们用一把把彩扇如蝶翩跹,舞出丰收的喜悦,舞出万家团圆的温情。诗朗诵《我们的家园》,聂桥村民以最真挚的声音,带大家走进青山绿水的乡愁里,触摸着乡村振兴的脉动。充满着本土气息的三句半《赞美芦溪》,表演者用幽默的语言带领观众领略芦溪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

    1753089152487.jpg 

    点亮道德之光,传递榜样力量。由聂桥镇村民推选的四位身边好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就在身边。获得“见义勇为”奖的蔡源福手捧证书眼眶湿润:“虽然我的腿脚不方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从寒冬冰池中托起来。”获得“好家庭”奖的袁宗友深情地说:“九口之家,三代同堂,我会继续用勤劳编织幸福,在平凡的烟火气里,诠释‘家和万事兴’的真谛。”获得“好媳妇”奖的向大银激动地说:“照顾家人是本分,孝敬老人是美德,我要把这份家风传下去。”获得“身边好人”奖的周凤英平静地说:“要永远做丈夫失明世界里的光。这是不变的,是相濡以沫的承诺”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一次次由衷赞美的掌声,让德安的好人在“红土地上好村晚”舞台上绽放出新时代耀眼的光芒。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身边好人的肯定与鼓励,更在现场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让文明的力量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1753089168136.jpg1753089183840.jpg

    舞台上,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配乐诗朗诵《德安文明之光璀璨绽放》,将德安闪耀的文明榜样编成诗歌,让老百姓感受到榜样的魅力。移风易俗小品《改变》,从“攀比彩礼”到“婚俗简办”,从“红白理事会”到“道德红黄榜”,老百姓用行动证明,移风易俗不是口号,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实践,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的文化内涵。

    此次“德润赣鄱·红土地上好村晚”暨“推动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宛如一场及时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舞台灯光渐暗,广场上的烟火气却愈发浓烈——这方红土地上的故事,正以最温暖的方式,在乡亲们的笑靥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让文明新风尚不断滋养村民的新生活。(葛婧煜/文 洪铮/摄)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