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大会上,我市15家单位、14个村镇受到表彰。即日起,本专题将展播它们在文明创建方面的经验做法、进展成效。
今天推出第十四期——全国文明村镇永修县八角岭垦殖场沙丰分场,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文明范”。
永修县八角岭垦殖场沙丰分场
从“泥巴路”到“幸福路”的蜕变
八角岭垦殖场沙丰分场开展“饺香融冬·福满邻里”庆新年活动
从“污水塘”到“清水池”的跨越
沙丰分场有三个银灰色的“大铁罐”静静伫立——这是沙丰分场的污水处理终端。过去生活污水直排修河,如今经过微生物降解,出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标准。“连洗衣水都变废为宝了!”村民赵婶展示着用处理水浇灌的菜园,茄子辣椒长得格外水灵。
污水处理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排污难题,更让村庄的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曾经臭气熏天的污水塘,如今已变身成为清澈见底的清水池,成为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水面上,几只白鹭翩翩起舞,时而低飞掠过水面,时而停歇在岸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蝶变
沙丰分场开展“大手拉小手 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
沙丰分场开展“暑假远离手机 视界清晰”宣传活动
在沙丰分场的变迁中,最动人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焕新。村规民约墙前,总能看到驻足讨论的身影:“红事不超20桌,酒席不剩饭菜”“白事不放鞭炮,改种纪念树”……这些条款不是“墙上风景”,而是村民代表大会上举手表决的共识。去年村民老李家嫁女儿,原本计划摆30桌,最终简办为家庭聚餐,成了全县移风易俗的典型案例。
“好媳妇”崔粉香的事迹被广为流传:二十年如一日照料患病公婆。在她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孝心志愿服务队”,定期探访孤寡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昔日的“旁观者”们,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和自豪。
从“寂静村落”到“产业绿洲”的逆袭
沙丰分场半巷花田生态产业园
今年“五一”小长假,沙丰分场的农旅项目半巷花田农旅产业园、绿色沙洲现代农业产业园迎来旅客1.35万人,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能亲身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49岁的村民熊秋平说道:“我们沙丰分场现在真是大变样了,以前这里主要是种水稻和一些传统作物,收入有限。现在好了,通过发展农旅融合,我们这里建起了半巷花田农旅产业园,游客们都喜欢来这里玩。我家就在产业园附近,我也在这里找了份工作,主要负责接待游客,介绍我们这里的特色农产品。‘五一’期间,我这里可忙了,游客多得不得了,虽然累点,但心里高兴啊,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不少。看来,我们沙丰分场走农旅融合这条路子是走对了。”
来源:永修县 投稿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