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巡礼】彭泽县志愿者协会:十八载“志愿红” 彭蠡大地的温暖长征
日期: 2025-07-14
来源: 九江文明网
访问量: 0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大会上,我市15家单位、14个村镇受到表彰。即日起,本专题将展播它们在文明创建方面的经验做法、进展成效。
今天推出第九期——全国文明单位彭泽县志愿者协会,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文明范”。
赣北红土地的晨昏之间,总有一抹跃动的红色身影。他们躬身如桥,架起老人颤巍的步伐;他们挺立如松,在洪峰中筑起铜墙铁壁;他们指尖轻绕,为留守儿童系好希望的领结——这是彭泽县志愿者协会用十八年光阴绘就的文明长卷。
将山区困境儿童接到县城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欧阳卫祥 摄)
2007年,八位怀揣热忱的伙伴在赣北红土地上的革命老区彭泽县悄然挂起彭泽县志愿者协会的牌匾。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简陋的“草台班子”,日后会成为当地传递温暖的重要力量。不管烈日还是酷暑,不管急风还是骤雨,不管崎岖还是坎坷,他们都一如既往。他们用无私的爱心,凝聚了一幅幅人间真情和甘心奉献的画面。从8名到428名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长从0到13万小时。400余名注册志愿者的身影遍布长江岸线、深山村落,让“志愿红”成为彭泽县最动人的文明底色。
有这样一群老人和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彭泽县志愿者协会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福利院里,一群孤寡老人因行动不便,出门理发、看戏成了奢望。志愿者们带着工具上门,为老人理发,陪他们唠家常、讲趣事。老人们理完发后容光焕发,志愿者们精心筹备的文艺演出,更让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一首《夕阳红》,勾起老人回忆,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如亲人般的关怀。对于因家庭或经济等原因暂处困境的儿童,志愿者协会成为照亮他们成长征途的一束光。“共享阳光·让爱飞翔”关爱儿童项目,184场关爱活动,为孩子们打造温暖港湾。志愿者接孩子走出大山,进博物馆、图书馆,参观思想长廊,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抒发爱国情怀。寒冷冬天,680个孩子接过温暖包时,眼中满是喜悦。疫情期间,为困境学子送电视机,保障困境学子“停课不停学”。志愿之路从不平坦,他们却甘之如饴;奉献之路从不一帆风顺,他们却乐此不疲。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剪指甲(舒莉琼 摄)
危难时刻,彭泽县志愿者协会始终用滚烫的初心与坚实的行动,书写着志愿服务精神的璀璨篇章。2008年汶川地震,协会第一时间扬起募捐大旗,32.6万元善款如溪流汇海,为废墟中的人们送去重生的养分。2016年洪峰肆虐时,他们化身“生命摆渡人”,在浊浪中蹚出安全通道,将217名受困群众从激流虎口抢运到平安彼岸,泥泞的背影里藏着汹涌的温情。2020年疫情封巷,“红色代购队”身穿红马甲穿梭楼宇,为1200户家庭推开“温暖之门”,让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驱散病毒的阴霾。2024年彭泽县芙蓉墩镇汛情告急,志愿者们24小时扎根堤岸,用手电筒编织安全网,用双脚丈量责任长度,火红的双眼穿透雨幕,“志愿红”在防汛一线织成守护万家灯火的钢铁堤防,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刻进每一个惊心动魄的守护瞬间。布鞋奶奶日常制作手工布鞋(查本础 摄)
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将关怀化作一件件暖心实事。中秋节为敬老院老人包饺子、表演节目;高考期间“爱心送考车”护航学子;社区里,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解惑;城关小学门前,“护花行动”筑起安全屏障。协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双语双学”项目志愿者每周三晚教维吾尔族同胞九江话,促进民族团结,到“布鞋奶奶”爱心工作室18位老人为留守儿童缝制272双千层底布鞋,既传递社会温情,又守护传统手艺。这些充满温度的实践,让志愿服务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布鞋奶奶给浩山中心完小的孩子们送上手工布鞋(舒莉琼 摄)
那一抹“志愿红”,早已化作彭蠡大地最温暖的印记。从寒夜里为流浪者披衣,到洪峰中用身躯筑堤;从留守儿童绽放的笑靥,到空巢老人湿润的眼眶……这跃动的红,不是颜色,而是穿透岁月的光。它沉淀为土地的品格,流淌成血脉的温度,在赣北的红壤里生根,在彭泽的晨昏中生长。当春风又度,这红色必将绽放新的华彩,因为爱与希望,永远是最动人的光芒。
来源:彭泽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