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激发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们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发挥专业特长,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夏天,九江市各地广泛开展“大学生文明实践暑期行”活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青春的力量!
7月3日,江西科技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修水县上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活动,将防溺水知识与敬老爱老的关怀传递到上奉。
活动伊始,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围绕防溺水主题展开知识宣讲,志愿者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中小学生们讲解了如何预防溺水以及遇到溺水情况时的正确施救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敬老爱老义工活动环节,团队成员们热情地陪伴老人们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为老人们带去欢乐和陪伴。随后,团队成员耐心地教老人们打八段锦,老人们认真学习,不仅锻炼了身体,也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关爱与温暖。
7月3日上午,江西科技学院“竹韵乡行”大学生暑期实践队走进瑞昌市夏畈镇禁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活动,现场组织了一场集安全教育、创意实践与红色基因传承于一体的主题活动,为村内学生暑期安全筑牢坚实堤坝,丰富暑期精神文化生活。
活动开始,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安全讲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暑期安全教育知识课。随后,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利用纸杯、吸管等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制作出吸管飞行器、纸杯飞行器、会跳舞的八爪鱼等创意作品,这些创意作品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最后,志愿者精心挑选了红色短片《那年那兔那些事》,随着银幕亮起,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英雄形象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7月3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来到永修县艾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一场名为“爱心送学,共‘童’成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学习辅导区里,孩子们面对作业本上拼音与汉字的“连线难题”,大学生志愿者俯身靠近,用温和的声音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拼音规则化为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
另一边,防溺水主题绘画则成了想象力的海洋。在志愿者引导下,稚嫩小手紧握画笔,勾勒出危险警示与安全自护的智慧图景。
7月2日,德安县蒲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暑期实践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温暖。
活动当天,志愿者带领学生们满怀热情地抵达养老院,有的学生认真整理床铺;有的学生在活动室与老人们载歌载舞;有的学生则围坐在老战士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红色故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大家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养老院的每个角落,为养老院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7月2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星辰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九江共青城,深入了解寻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羽毛画,发挥专业特色,为新时代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羽毛画第三代传承人曾娟老师详细介绍了羽毛画的悠久历史,通过互动教学,大家沉浸式体验羽毛画的制作过程,从羽毛的选取、修剪,到画作的构图、粘贴,学习传统技法的精妙,体验非遗传承的魅力。
为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助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志愿者们随后来到了共青城市博物馆,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解羽毛画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内涵,同时将所学到的手工技法耐心传授,通过趣味互动与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感受非遗传统技艺的乐趣。
7月2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浔光筑梦,青禾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九江市柴桑区石门社区,开展了一场有趣又实用的防溺水知识和安全生产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与儿童参与,在社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
与此同时,实践队员还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