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工作在全国交流!
    日期: 2025-07-01          来源: 江西文明网          访问量: 0

    图片

    6月25日至27日,中宣部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2025年第一期全国文明实践工作专题培训班。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龚建文受邀介绍了我省创新实施“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具体做法。于都县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黄法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主题作经验交流。


    双向融合聚合力 多元赋能促提升

    ——江西省创新实施“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江西省在深入总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建立“中心有需求,导师有呼应”的下沉机制,以人才资源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及群众。

    图片

    “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启动仪式在南昌举行。


    下沉优质资源破解基层文化供需矛盾


    面对基层文化阵地使用效率不高、活动内容单一、人才力量薄弱等难题,江西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要求,创新推出“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该计划以“宣讲、新闻、文艺、非遗”四大领域为切入点,遴选400名省级文化导师,通过“4+1”结对模式(4类导师服务1个县级中心),构建起“省级下沉资源、县级承接落地、群众共享成果”的贯通机制。计划实施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超1800场,推动文化人才和人民群众双向赋能、双向滋养,让基层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显著提升,推动基层文化生态焕发蓬勃新活力,为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服务体系


    精准选派,打造专业化导师队伍。聚焦基层文化“缺什么补什么”,由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省文联等7家单位联合选派导师,涵盖高校教授、非遗传承人、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等多元人才。建立“双向选择+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导师专长与地方需求高度匹配。以“驻点指导+定期巡讲+云端培训”形式,每位导师每年下沉服务不少于60天,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兼具实践经验与专业高度的智力支撑。


    深度融合,打造“团队作战”服务模式。推行“项目化运作+团队式协作”,变以往的“单兵种”指导为“集成化”辅导,打破专业壁垒,通过交叉协作为基层培育一批文明实践项目,激发基层文化创新活力,形成“理论宣讲铸魂、新闻传播造势、文艺创作润心、非遗传承固本”的协同效应。


      数字赋能,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开发导师调度管理平台,开通信息管理、服务对接、进度跟踪、效果评估等功能,实现了文化导师工作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省直牵头管理单位可借助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科学配置资源,有效提升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图片

    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一站式动态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


    以文化人激活振兴发展“新引擎”


    优质资源下沉,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文化导师将专业资源转化为“接地气”的服务,广受群众欢迎。如在南昌市西湖区,宣讲导师开设的“红歌回响 手拉文明”课程吸引三代人同堂共学,每周课程场场爆满,报名要“拼手速”。


      培育文化人才,基层“造血”功能增强。文化导师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采取专题培训、结对帮扶、观摩研讨、名师带徒等多种形式,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基层带队伍、育人才,如寻乌县文化导师推出“乡村主播”孵化行动和“匠人薪传”计划,培养挖掘一批乡土文化人才。


      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文化导师助力地方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如吉水县“清水龙虾节”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千万元;南昌、赣州、吉安、九江四地五区导师联动,实地调研南昌滕王阁、大士院等网红文旅打卡地,解码网红文旅IP内核,提出“古色+绿色”策划,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化导师下乡开展活动


    下一步,江西省将以深入实施“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为重点,围绕阵地融合、队伍赋能、活动提质三大核心持续发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效能,着力擦亮“德润赣鄱”文明品牌。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