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2025年九江市“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发布仪式在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举行,仪式发布了2025年九江市“新时代好少年”共10人。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红色基因传承、非遗传承、自强不息以及科技、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少年积极向上、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为进一步展示这些好少年的风采,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文明九江”微信公众号开设“新时代好少年风采展”专栏,带大家一起走近这些优秀少年,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 01:08 在湖口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琴房里,总能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专注地练习钢琴,他叫史令德,一名自闭症少年。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自闭症就像一堵无形的藩篱,将孩子与世界隔离。然而,史令德却用音乐、运动和公益编织出一双隐形的翅膀,不仅飞越了自闭症的藩篱,更以全国跳绳比赛第三名、江西省扇画一等奖获得者、公益演出常客等身份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也成为无数人的鼓舞。 史令德4岁时仍不会说话,对家人的呼唤毫无反应,父母辗转多地求医,最终他被确诊为自闭症。 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母带着史令德来到湖口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发现他对音乐异常敏感,便从钢琴开始引导他表达情绪。母亲陆丽萍回忆:“他听到音乐就会安静下来,甚至跟着节奏轻轻摇晃。” 7岁那年,史令德第一次接触钢琴。普通孩子几节课就能掌握的简单旋律,他需要反复练习上百遍。他的手指不够灵活,节奏感也不稳定,但每一次弹奏,他都格外专注。经过两年不懈努力,他终于能完整弹奏《小星星》。那一刻,母亲泪流满面——这是儿子第一次用音乐“说话”。 2023年,在江西省残疾人文艺小分队下乡活动现场,聚光灯下,他安静地坐在钢琴前,指尖在黑白琴键上跃动,一首《童年的回忆》悠扬在整个大厅。台下观众屏息凝神,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如雷。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看到令德,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也有无限可能。” 除了音乐,运动也成为史令德突破自闭症限制的重要方式。由于自闭症儿童常伴随肢体协调障碍,跳绳对他而言曾是巨大的挑战。起初,他连最基本的单摇都难以完成,绳子总是绊住脚,但他不肯放弃。 在特教老师的指导下,他每天练习3小时,从单摇到双摇,再到高难度的交叉跳、后仰跳。跳绳不仅改善了他的肢体协调能力,还增强了他的社交意愿。他开始主动和队友击掌,甚至尝试用简单的词语鼓励他人。教练说:“跳绳让他找到了自信,也让他学会与他人合作。” 2023年,经过苦练跳绳的他入选九江残疾人联合会代表队,在全国残疾人跳绳比赛中夺得男子组第三名,站在领奖台上,他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他训练时摔伤膝盖也不哭,只是说‘再来一次’。”教练回忆道。这块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打破了“自闭症孩子无法参与竞技”的偏见,更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自闭症儿童往往在艺术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史令德也不例外。他尤其喜爱中国传统扇画,在江西省残联组织的绘画比赛中,他的作品《山水之乐》获得一等奖。画中青山叠翠,飞鸟振翅,笔触细腻而灵动。评委称赞:“他的画里有种纯净的美,仿佛能让人看到他的内心世界。” 史令德的画作不仅被展出,还被制作成义卖作品,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湖口县特教学校。他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不是‘星星的孩子’,我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史令德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因此,他和家人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从14岁起,他定期在养老院进行钢琴表演,老人们红着眼眶鼓掌,成为“最动人的双向治愈”。 同时他还多次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倡导活动。 在特殊教育领域,史令德创造了多个“不可能”:他先后获得湖口县特殊教育组水果拼盘二等奖;在江西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他凭借独特的发球技巧摘得银牌;2024年,他带领团队在江西省排舞比赛特教组夺得第四名,同年又以钢琴独奏《梦中的婚礼+梁祝》引爆校园蓼子花音乐节。校长评价:“他的成长轨迹证明,特殊教育不是‘同情分’,而是要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九江市文明实践展演中参演《听我说谢谢你》,用舞蹈动作精准卡点,让观众完全看不出这是一名自闭症患者。2025年湖口县春晚上,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引发全场大合唱。残联工作人员感慨:“他总用便签纸写‘我想帮别人’,这种纯粹的爱比任何语言都有力量。” 他不是奇迹,他是努力的化身! 史令德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他并非“天才自闭症患者”,他的每一个成就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与重来。 他的母亲常说:“很多人说他是‘奇迹’,但我知道,他只是比普通孩子更努力。” 如今,史令德仍在继续他的追光之旅。他希望将来能成为多才多艺的“特教明星”,梦想有一天能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为自闭症群体发声。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