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我和我的家乡”征文作品展|庐山南麓的田园牧歌
    日期: 2025-06-25          来源: 文明江西          访问量: 0

    图片
    图片

    本期导读

    图片

    在庐山之南的通书院村,鸡鸣犬吠,溪流潺潺,青山绿水间,田如棋子,屋舍俨然,仿佛一幅隐世桃源的画卷。温泉镇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此打造集闹中取静、禅养康养于一体的乡间桃源。村民们怀着对未来的期许,积极参与村庄改造,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让我们跟随镜头和笔杆,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点滴变化,感受庐山脚下的勃然生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山有信 此间为家

    文/江 鸣

    庐山之南,有一山峰横亘华林、温泉、横塘三镇,名唤黄龙山,传说在唐朝广明年间,有黄龙现身于此,故而得名。黄龙山西麓的通书院村就是我们驻村的地方。

    01

    陶公一定也为这种意境沉醉

    才有了“悠然见南山”的诗意

    最靠近山脚的村落山里唐家,常住人口不过五十余人,是通书院村的一个自然村,在青山绿水掩映下,田如棋子,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分布于山川大地之间,仿若隐世桃源。日月轮回,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日耕夜作,寄予了对这片土地深厚情谊与信念。在鸡鸣犬吠中,溪流打湿石阶,迷离晨雾飘然而至轻拂黄龙山之上那一刻,想那陶公一定也为这种意境沉醉,才有了“悠然见南山”的诗意。

    图片

    图为通书院村风貌


    温泉镇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后,决定好好开发山里唐家。彼时,在外从事文旅生意的梅书彬听闻家乡要建设和美乡村,一下子坐不住了,毅然决然地选择回来,打算在家乡开民宿。

    遥想千年以前,陶渊明曾在此旅居,留下了千古名篇。梅书彬从中获得灵感,以“南山”为名,以“五柳”为号,为即将打造的民宿取名“宿写南山 五柳古村”。镇政府也欲将此打造成集闹中取静、禅养康养为一体的乡间桃源。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让村庄改造规划及闲置房屋流转得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村里多次召开“围‘庐’夜话”群众会。最终,22户人家怀着对未来的期许,在流转协议上郑重地按下了拇指印。自此,山里唐家的故事有了新篇。

    我 / 和 / 我 / 的 / 家/ 乡


    图片

    02

    她见证了村子的变迁

    而村子也记录着她的一生

    在民宿群入口处,李水香奶奶的家最是显眼。虽说已年过古稀,但李奶奶仍然能独自在自家门前,架起老式石磨,推磨豆花。记得在村庄刚开始进行改造时,李奶奶紧紧攥着房门钥匙,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房屋流转。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协商,才慢慢松口同意流转部分房屋。后来在猪圈的基础上,一座别具一格的民宿“会客厅”拔地而起,路过的游客、散步的村民进来歇歇脚、喝喝茶,俨然成了村子里一处热闹的新地标。每次碰到李奶奶,她总是满脸热忱,跟我们唠上几句家常。“孙子孙女孝顺得很嘞,老是巴望着我去城里头住。可我觉着哪都不如屋门口舒坦,不去不去!”对于李奶奶来说,离不开、忘不了的是那碗石磨豆花,也是家的“滋味”。

    图片

    图为“宿写南山·五柳古村”打卡地


    同样是村里老人,还有涂冬香奶奶。在2024年夏天,我们开展“我给村民拍张照”文明实践活动的时候认识的奶奶。第一次见她,慢悠悠地正拄着拐杖从村东头晃到村西头。表明来意之后,老人家非常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家门,在交谈中得知,95岁的涂冬香奶奶已五世同堂,就是一部活的“村史”!照片定格的那一秒,我们仿佛能从她眼角的皱纹里看到整个世纪的流淌岁月。她见证了村子的变迁,而村子也记录着她的一生。

    我 / 和 / 我 / 的 / 家/ 乡


    图片

    03

    文脉穿越千年而来

    与新时代的蓬勃气息碰撞出新的火花

    山里唐民宿一期落成那天,到处都是灯火通明,像过年一样。停车场停满了各地的车,赣G、川A、闽D、浙L……也不知道哪家的儿郎回了乡?

    刚好碰到一户人家办喜事,家门前屋檐下都贴上了大红的囍字。大家伙儿大老远跑来喝喜酒,在村子里东瞅瞅西看看,一边念叨着:“这个村子真是大变样!”为村庄的新模样感叹,也为这场喜事眉开眼笑。

    种粮大户唐照林应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盘算起自己养鸭场的建设吧!“会客厅”内,唐家姑娘正在挑战拉花,用咖啡奶泡勾勒出成为一个“民宿主理人”的梦想模样;孩子们也放学回来了,三五成群疯跑玩闹,似乎能听到他们吱吱喳喳背起语文课上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脉穿越千年而来,与新时代的蓬勃气息在这南山脚下碰撞出新的火花,书写着此时此刻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兴,胡不归?

    图片

    图为通书院村油菜花节引来游人如织

    我 / 和 / 我 / 的 / 家/ 乡

    图片来源于作者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