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点赞报道!九江市柴桑区以实干描绘民生幸福画卷
    日期: 2025-06-19          来源: 江西日报          访问量: 0
    图片

    办好身边事 温暖百姓心

    ——柴桑区以实干描绘民生幸福画卷

    清晨,甘露公园晨练者身影流动;午间,城门街道敬老食堂饭菜飘香;傍晚,爱心驿站内快递员、环卫工正歇脚……九江市柴桑区的日常烟火,映照着民生温度。2021年以来,该区每年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左右用于民生领域,精心实施涵盖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各类民生工程,如期完成“千件群众可感可及的身边事”,描绘出一幅温暖幸福的民生画卷。

    图片

    城门街道敬老互助食堂

    01
    遍访机制解民情

    梅雨时节,随着岳狮街道毛桥村铁路桥涵洞道路清淤铺填,毛桥村村民进出村更加便利。“前些日子,街道干部和村干部到家里来开展民情遍访,我们反映村口铁路桥涵洞积水问题严重,不到一周,问题就解决了。”毛桥村一组张老汉对村里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近年来,柴桑区积极探索开展巡班遍访、民情遍访机制,主动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让基层干部从繁杂事务中抽离出来,面对面倾听百姓心声诉求,精准察民情、解民忧。同时,上线“柴桑区为民办实事”微信小程序,与政府官网留言、“12345”热线致电等途径形成联动,切实掌握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切的诉求与声音,经研判分析后,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2021年以来,通过为民办实事小程序、巡班遍访、民情遍访等多种方式,征集民生实事4580多件,涉及就业、人居、入学、就医等多个方面,民生实事当年办结率达100%。

    除此之外,以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行业形式开展“柴商恳谈”等活动,成为常态化了解民意诉求的有效补充。截至目前,“柴商恳谈”已举办47期。

    图片

    柴桑区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02
    办好实事顺民心

    今年4月,柴桑区特殊教育学校膳食营养委员会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见面会。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和校领导齐聚一堂,走进学校食堂实地参观。食堂采用“明厨亮灶”透明化管理模式,食材清洗、加工、烹饪等环节全程可视,严格保障食品安全。“流程规范,卫生有保障,孩子在校用餐,我们很放心。”不少家长感慨道。

    近年来,柴桑区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托育服务网络,全区共有托育机构(含幼儿园延伸托班)40家。“阳光入学”“阳光编班”“健康午休”等举措全面铺开,8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前不久,在沙河街道东风村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对西出口安置房建设进展表示满意。“西出口安置房项目一期已全面竣工,共有272套安置房源将用于东风村村民还房。在安置小区,我们计划配套设置公共充电桩、幼儿园等,让群众生活更便利。”沙河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郭一鸣说。

    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弱有所扶……2021年以来,柴桑区累计民生支出80余亿元,聚焦基础设施、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群众关切,从严从细从实,办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图片

    柴桑区爱心驿站

    03
    检验成效重民意

    为了服务好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出租车司机等一线劳动者,柴桑区鼓励城区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商家广泛参与,在服务大厅等区域设立“柴桑爱心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息场所。截至目前,“柴桑爱心驿站”已达60个。

    检验民生实事成效,群众口碑才是金标准。打开“柴桑区为民办实事”小程序,群众评议板块映入眼帘。事项进度怎么样、对项目认可与否、能否获得幸福感、总体评价如何……对于民生事项,群众可以参与进来,评效果、提建议,相关工作人员会悉数回复。好差评制度下,民生实事进一步提质增效。

    近年来,柴桑区创新建立群众评价机制,将民生实事项目纳入人大工作评议,评议结果每季度通报。结合政协民主评议电视问政活动,对政策落实、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内容进行评议。策划“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对群众认可度高的项目进行媒体晾晒,进一步巩固拓展实事办理成效。

    据统计,2021年以来,柴桑区通过“开门听、自己找、上级点”等方式,共征集民生实事4584件,截至今年5月,已办结3960件,办结率达86%。同时,推动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及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截至2024年底,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42件、政协提案513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