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我来谈” | 况荣发:文明风吹匡庐畔 幸福花开群众心
日期: 2024-09-20
来源: 文明江西
访问量: 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省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开设“乡风文明我来谈”专栏,陆续刊发11个设区市文明办主要负责同志、23 个省级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重点联系县(市、区)常委宣传部长学习全会精神署名文章,供交流借鉴。
况荣发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近年来,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探索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新路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培育典型特色,塑造新风貌。擦亮本土特色品牌,以七夕、520等节日为契机开展“集体婚礼”,丰富婚嫁新模式。“文旅+婚登”建设户外结婚颁证基地和农村礼堂,创新婚嫁新阵地。“围庐夜话”让文明新风吹到村民家门口。“板凳会”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的心里话。守正创新宣传路径,将移风易俗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育了共青城“移风易俗”西河戏、都昌县“四媳抢婆”黄梅戏、永修县“样式雷”和德安县“义门陈”的老家训焕发新活力、武宁县南皋村叫响“潘姓不攀比”好口碑等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基层自治,激活新动能。开展农村婚嫁彩礼专项治理行动,以公职人员、党员干部、新乡贤为重点,带动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各村通过村民(代表)表决方式修订村规民约,率先将彩礼上限、宴席标准、随礼标准等写入村规民约,并引导全体村民自觉按照村规民约执行。德安县“党建+乡贤”、柴桑区“乡风文明劝导员”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强化奖惩引导,打造新高地。出台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推广“文明超市”“乡村道德银行”等积分奖励模式,如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成立“公德银行”,将文明行为与银行贷款授信额度挂钩。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双管齐下,建立完善道德评议会,设立道德“红黑榜”,将评选结果与评优评先、享受各类优惠政策挂钩,全市已建立道德“红黑榜”856个,涌现出一批“好岳父母”“不要彩礼、要幸福”等典型人物63人。
健全体制机制是推进乡风文明的基础。九江市建立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任召集人的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民政、宣传、农业农村等14部门组成的农村婚嫁彩礼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制定并印发《九江市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出台专项治理实施细则,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市委年度综合考核、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考核体系一体推进。引导村民自治是推进乡风文明的关键。基层自治组织在推进乡风文明中能够发挥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推动全市2259个村(居)委会将彩礼上限、宴席标准、随礼标准等写入了村规民约,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实行红白喜事报备、“红黑榜”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人翁精神及积极作用。开展多元活动是推进乡风文明的手段。通过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活动,成风化俗,滋润人心。今年来,市县两级开展移风易俗集体婚礼10场,近200对新人在婚礼现场“为爱宣言”。65人(组)入选省级移风易俗“五个100”系列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县级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巡演活动,深入村(社区)展演170场次,超5万人次群众观看,无数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感染、自觉遵循。
坚持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移风易俗工作上再加力、再提升、再突破,扎实推进全市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工作,实现全市移风易俗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补齐短板。始终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主线,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移风易俗和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深度融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贡献文明实践力量。坚持凝聚合力。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发动群众参与村(社区)集体管理、组织文化活动、制定村规民约、评选身边典型等,切实把为民、利民、惠民理念贯彻到移风易俗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
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的力量,受益的是广大百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九江市将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吹遍匡庐之畔的每个村庄,吹进群众心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九江广袤农村成为一片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希望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