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关注我市这些工作
    日期: 2024-07-11          来源: 九江e媒          访问量: 0
    7月3日,《人民日报》8版

    图片

    7月3日,《人民日报》8版刊发图片稿件,报道了湖口县一家养老公寓内,工作人员在陪伴老年人玩益智游戏。


    图片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一家养老公寓内,工作人员在陪伴老年人玩益智游戏。朱海鹏 摄(影像中国)


    图片

    7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745.png

    7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各地全力以赴防汛救灾》,报道江西九江各级部门全力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群众。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5版

    图片


    7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5版头条稿件《推动美丽中部“绿色崛起”》,其中报道了武宁县的好山好水为农民家门口就业创造新职业。稿件还配发了武宁县修河畔民宿群的照片。


    图片

    这是江西省武宁县“一渡一山海”民宿群,一些返乡农民在这里受聘为民宿管家(2024年6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梁振堂 摄)

    相关内容摘要:

    好山好水也为农民家门口就业创造新职业。江西省武宁县新宁镇渡头村60岁村民尹兵,在工地上做水电工30多年。去年他将自家农房出租改造成民宿,被聘为民宿管家,负责保洁绿化、果园养护、菜品采购。现在,他的工资加上房屋租金年收入超过10万元,比外出务工高两万多元。

    今年元旦民宿开业后,假期预订爆满,平时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尹兵说,没想到家门口的山水,对武汉、长沙等外地客人竟有如此大吸引力,“村里还有40多套农房也将改造”。

    图片

    7月3日,《经济日报》9

    图片


    7月3日,《经济日报》9版头条稿件《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中报道了共青城市积极探索社区融合管理新模式,在安置小区成立了当地首个社区、农村联合党支部,以群众生活为切入点,以文明新风为落脚点,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跨越心理上的“土门槛”,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关内容摘要:


    富华社区陈家花园是江西省共青城市最早规划建设的3个安置小区之一。2015年,当地江益镇红星村90多户500余名村民整体搬到了这里居住。然而,很多搬出农房、住进楼房的村民抱怨,原先在农村里理所当然的事,进城后突然行不通了。


    为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水土不服”,共青城市积极探索社区融合管理新模式,在安置小区成立了当地首个社区、农村联合党支部——华星党总支,以群众生活为切入点,以文明新风为落脚点,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跨越心理上的“土门槛”,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陈家花园的变迁,是众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缩影。从时间轴看,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


    图片

    7月5日,《人民日报》8版

    图片


    7月5日,《人民日报》8版刊发图片稿件,报道了瑞昌市东郊,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在水面嬉戏。


    图片

    江西瑞昌市东郊,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在水面嬉戏。魏东升 摄(人民视觉)


    图片

    7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811.png

    7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彭泽 水涨路不断 爱心船只保障居民出行》,报道彭泽县太平关乡多条村道受到湖水倒灌影响,当地志愿者用摆渡船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832.png

    7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 洪水退去 农业人员抢种补种》,报道瑞昌市迅速成立十个灾后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深入受灾乡镇,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田间排涝、抢收抢种、补种改种,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851.png

    7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九江 湖堤突发滑坡险情 各方全力抢修》,报道濂溪区青山湖堤背水坡发生滑坡险情,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应急队伍全力控制险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

    图片


    7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单条稿件《“守堤护堤就是守护生命”》,直击长江第三大居住岛九江江新洲抗洪守堤现场,报道了广大党员干部和返乡群众积极参与防汛抗洪、巡堤护堤,同心同力、全力以赴守护好“生命之堤”。


    “守堤护堤就是守护生命”
     长江第三大居住岛九江江新洲抗洪守堤记 


    新华社南昌7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6日8时,长江中游干流九江水文站水位21.78米,超警1.78米。


    九江水文站下游约10公里处是长江第三大居住岛——江新洲,其41公里长的防洪堤经受着咆哮而至的洪水考验。


    6日是长江干流洪水从峰值21.82米回落的第一天。洪水涨起来迅猛,退下去则缓慢,堤岸长期被水浸泡和冲刷,一场抗洪持久战在艰难中展开。


    “堤长意味着抗洪战线长,全岛四面环水,所有外围都是战线。不过随着近年来不断投入,江新洲防洪能力已有显著提升。”九江市柴桑区水利局负责人王新丰说。


    王新丰指着刚巡堤回到067哨所的巡护人员告诉记者,政府根据水位变化调整相应的洪水防御应急响应。现在是I级应急响应,一天有上千人参与巡堤护堤。


    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记者见到了刚巡护回来的63岁的陈海南。当6月28日长江今年第1号洪水形成后,在江洲镇水利一线工作了36年、现已退休住在广州女儿家的陈海南,28日傍晚就坐火车从广州回到九江,29日一早到达岛上参与防汛,并在一线做技术指导。


    “防洪需要技术人员,我可以起到技术指导的作用。”陈海南说。


    记者环岛一周,看到全岛95个哨所,每400米一个。每个哨所配有6名以上值班人员巡堤查险、排除风险隐患。哨所墙上写着“防汛责任重于山,群策群力保安康”“心系民众安危,情系江河安澜,共筑防汛长城”等标语。


    在063哨所,柴桑区商务局来此值守巡堤的龚兴武给记者看了他手机里巡堤时遇到的毒蛇。


    “高温、毒蛇并不可怕,唯一感觉是长久连续巡堤精神头赶不上年轻人。我们是5天一班,大巡查一天5次,小巡查不限。大巡查是按照规定时间6人全部出动巡查,小巡查是2人为一小组自由组合不限时巡查。”


    九江市水利局局长叶凌志介绍,从6月18日九江进入梅雨期到7月2日,出现了15天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超历史极值,长江九江站水位上涨6.06米。


    当7月2日洪水防御应急响应升级为I级后,巡视人员需求增加,抗洪压力增大,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防汛“家书”,号召在外青壮年父老乡亲返乡防汛抗洪。


    一些江洲子弟得知家乡的汛情后,踏上了返乡抗洪的旅程。


    在武汉打工的本镇居民潘应文,立即跟老板请了一个星期的假,3日清晨6点赶回江新洲,在村里统一安排下参与巡堤。


    “我经历过大洪水,看到家乡洪水这么大,回来抗洪,守护家园义不容辞。”潘应文说。


    在安徽潜山市做生意的沈家巍、沈华伟,两人是发小,同样是看到镇上发的“家书”后,7月5日天还没亮就出发,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赶回岛上。


    记者遇到他们时,他们正在077哨所附近巡堤。


    “截至目前,我们共发现10处险情。在水利专家指导下,这些险情已处置完成,目前情况稳定,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江洲镇镇长汪子峰说。


    在防汛现场,记者遇到了来到江新洲抗洪救援的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西机动队伍中队长李皓楠。他告诉记者,6月30日来到岛上后,已处置了5处险情,包括下暴雨期间处理堤坝内侧农田一方出现的泡泉。


    “我们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处置险情。”李皓楠说。


    江西省水投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赋是从南昌专程赶来的专家。“7月1日,在赶往九江市的路上就接到电话,说江新洲大堤一处地方出现大量涌水现象。我们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听取情况报告后,立即与当地政府共同商议提出稳妥处理方案。经实施后,险情得到控制。”


    7月3日,朱赋在对江新洲大堤巡查时,发现新的险情点,035哨所门前堤防背水侧有两个小型泡泉,马上联系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采取反滤处理措施,遏制了险情的进一步扩大。


    洪水仍将保持一段时间的超警水位。江洲镇接下来的防汛抗洪工作如何开展?汪子峰说,洪水在缓慢回落,这是好消息。但是,堤坝受水侵蚀时间过长,容易出现管涌等险情,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置险情。


    “守堤护堤就是守护生命。我们将同心同力,全力以赴守护好这条‘生命之堤’。”汪子峰说。


    图片

    7月7日,《光明日报》1版、《新华每日电讯》1版
    图片

    图片


    7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1版刊发稿件《奋力抢险、妥善安置、加强巡查——当前各地各部门开展防汛救灾综述》,其中报道了濂溪区、柴桑区等地面对暴雨袭击、水位超警,积极妥善转移安置受困群众,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防汛抗洪等情况。


    相关内容摘要:

    在江西,九江市濂溪区虞家河乡毗邻鄱阳湖,部分低洼地段内涝严重。全乡170余名受困群众被集中转移安置。


    “我们实行党员干部驻点、医护人员驻守,为受灾群众搭建‘临时的家’。”虞家河乡党委委员、副乡长蒋慧说,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科技手段助力防汛抗洪。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新洲,无人机巡堤、可拆卸涉水浮桥、大堤防渗层铺设等新设备、新设施都已大范围应用在本轮防汛中。


    汛期不过,巡查不停。堤坝之上,奋战不断。


    图片

    7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915.png

    7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江西九江 新闻特写:汛期返乡守护安全义不容辞》,大篇幅报道柴桑区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情况下,在外江洲人踊跃返乡,参与防汛抗洪,守护大堤安全。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

    图片


    7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刊发图片新闻《排涝进行时》,报道受近期强降雨影响,共青城市浆潭联圩内部分农田出现积水。7月5日,共青城市苏家垱乡组织人员铺设移动式水泵,持续排除农田积水,为后续开展田间管理、补种补救创造条件。


    图片

    江西共青城市苏家垱乡,移动式抽水泵正在持续排除农田积水(7月5日摄)。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影响,江西共青城市浆潭联圩内部分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积水。7月5日,共青城市苏家垱乡组织人员在浆潭联圩五基站附近铺设了10台移动式抽水泵,24小时持续排除农田积水,为后续农民开展田间管理、补种补救创造条件。潘成 摄


    图片


    7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935.png

    7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江西德安 道路塌方迅速处置 磨乌公路已恢复通行》,报道德安县各乡镇通往县城的磨乌公路出现多处山体大面积滑坡,当地迅速组织抢修作业,现已恢复正常通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8日,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

    QQ浏览器截图20240711094956.png

    7月8日,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江西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第一段就是九江石化内容。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