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移风易俗“五个100”部分先进典型事迹巡展|第10期
    日期: 2024-01-05          来源: 江西文明网          访问量: 0

    好儿媳默默奉献十余载

    谱写孝老爱亲感人乐章

    江西省移风易俗“五个100”

    之“孝老爱亲好媳妇”

    典型代表罗华梅事迹

    罗华梅,女,1978年6月出生,新余市仙女湖区钤阳办事处白田村竹家山村小组村民。

    面对丈夫突然的撒手人寰、面对嗷嗷待哺的一双儿女、面对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她没有逃避也没有退缩,十多年来,她以吃苦耐劳和乐观坚强的品质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动人赞歌;用执着、坚韧和善良,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

    图片
    痛失爱人 为爱坚强
    在邻居眼里,她是“坚强的战士”。2014年,罗华梅的丈夫患上肝癌,在花光了全家所有积蓄治疗后仍不幸离世,原本幸福的小家受到重创。面对这一重大家庭变故,虚弱的罗华梅还来不及悲痛便要面对摆在她面前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她该如何撑起这个家:丈夫去世留下一堆外债;年幼的儿女嗷嗷待哺;两位高龄老人急需照顾。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她意识到自己要坚强起来,扛起责任,挑起重担,守护好自己和丈夫的这个家。由于小儿子还年幼,需要特殊的照料,她无法全职工作,只能通过做多份零工来维持生计。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让她在短时间内瘦了20多斤。她犹如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过着眼睛一睁忙到天黑的辛劳日子。柔肩挑重担她无怨无悔,因为在她看来,为母则刚,只要孩子们健康长大,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图片
    孝顺公婆 为爱坚守
    在公婆眼里,她是“贴心的棉袄”。婆婆袁兰花1952年11月出生,患有肢体残疾,行走不便,没有劳动能力。公公罗日安1938年8月出生,2014年4月因交通事故被撞致四肢多处骨折,在伤势未痊愈时唯一的儿子被查出肝癌晚期最终离世,2018年大女儿罗连香也因病去世。几年内接连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老人的心已经伤痕累累。罗华梅将心比心理解两位老人的痛苦与无奈,丈夫刚刚去世时,她就对公公婆婆许下承诺:“别难过,你们儿子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女儿,你们还有孙子孙女,我们会对你们尽孝的。”之后的每一天她也都在践行自己的承诺,每逢周末她都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拉拉家常。把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喜好、需要的物品一一记在心里,空闲时就捎带回去。公公婆婆说起她,逢人便夸:“华梅不容易啊,对我们特别好。”作为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好母亲,罗华梅也依旧感到自责,认为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老人们年纪大了,而我要在街上照顾孩子们读书,一个星期也只能看望一两次,不能全心地照顾他们”。
    图片
    言传身教 为爱传承
    在儿女眼里,她是“人生的导师”。虽然罗华梅没读过多少书,不懂“孔孟之道”那些大道理,也不知“家风家训”,更没有“家法家规”,但是作为母亲,罗华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再忙,负担再重,她也从不放松孩子的学习。她既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优良品德的培养。她教导孩子要刻苦、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发现不当就及时教育、引导,将“爱与孝顺”的家风传承给孩子。罗华梅的儿女从小就看着妈妈不辞劳苦地照顾爷爷奶奶,耳濡目染,会积极主动帮妈妈分担。现如今在九江职业大学读书的大女儿每逢放假便会回来陪爷爷奶奶,给奶奶喂药喂饭、擦拭身体,一有时间就推着轮椅带奶奶出去晒太阳。女儿给老人洗脚时,老人激动得眼含热泪,不住地感谢儿媳和孙女。罗华梅安慰道:“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后辈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面对困难,她不言弃不放弃,把为儿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融汇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当中,她用自己的孝顺、体贴、慈爱之心,诠释着爱亲人、明孝道、知荣辱的传统美德。

    已有 2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