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日期: 2022-06-30          来源: 市创文办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          访问量: 0
    图片
    紧贴群众需求
    推进文明实践

    近年来,都昌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资源整合、建强志愿队伍、对接群众需求,健全激励机制,建强建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都昌县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4个、实践站299个,1200余支服务队,5000多名志愿者服务在基层一线。县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整合各部门资源、成立宣传宣讲、关心关爱、送技送艺三大类12只志愿服务队。乡(镇)、村(社区)结合地方特色,重点培育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项目,打造“一所(站)一特色”,形成乡乡有品牌、村村有亮点的格局,推出“和事佬”民事调解、“纳凉夜话”“爱心红娘”等一批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爱心妈妈协会、红十字志愿服务协会等公益组织活跃在服务一线,“爱心妈妈协会”荣获“全国百佳志愿服务组织”。


    健全组织体系 落实主体责任


    图片

    2022年3月2日,都昌县爱心妈妈协会联合九江学院来到太阳村开展“学雷锋精神 与时代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具体问题。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核定编制4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协调指挥中枢。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分别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注重要素整合 盘活各类资源


    图片2022年5月7日,都昌县召开新时代文明工作推进会。


    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根据文明实践需要和群众需求,对各类资源进行再优化、再配置。在县城,整合鄱阳湖文化艺术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场所,打造服务阵地集群,由县中心统一调配使用。在乡村,按照“五有”标准,整合党员活动室、闲置校舍、农村宗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家训文化、乡风文明示范村。同时,将理论宣讲、文化科技、卫生健康、普法服务等服务平台阵地人员、项目活动等资源互融,由县乡村共享使用,提供公共服务效益。


    对接群众需求 精准实施服务


    图片2022年3月11日,都昌县农技志愿服务队走进土塘镇冯梓桥村指导春耕春种。


    都昌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队紧扣群众需要,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描绘了一幅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幸福画卷。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按照“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的模式,由县实践促进中心设计发布服务项目,志愿者接单落实,一批如“暖心出行”“爱心助老”“护苗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群众的微心愿,尤其是在农村开展的“爱心助老 帮扶帮困”志愿服务活动,为万余位老人、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

    图片2022年6月1日,徐埠镇巾帼志愿服务队在高桥村祠堂与留守儿童一起欢度端午节、儿童节。


    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激励机制


    图片2022年6月5日,左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新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新湖村开展亲情连线志愿活动,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带来在外工作亲人的问候。


    将全县所有所站网格化,由县委宣传部干部职工包联所站,定期调研指导,建立工作责任台账,指导推进所站建设。对所站建设情况建立月度通报、季度评比、半年度评估制度,对场所建设好、服务项目新、活动开展多、群众评价高的所站给予物质奖补和精神激励。将所站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巡察范围、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测评。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实现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资源互补、合力共建、成果共享,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力。


    图片2022年6月2日,都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端午节“包粽子、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将包好的粽子送到都昌镇敬老院五保老人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文明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都昌县将立足群众需求,持续开展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文明城市的生力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民心的主阵地。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