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乡村变美
    日期: 2019-12-13          来源: 九江新闻网          访问量: 0

      “叁桶一站”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新模式

      垃圾随处见,垃圾桶附近臭气熏天,蚊蝇到处飞,这是都昌县芗溪乡井头村之前的景象。如今,一排排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村民家门口,路面无垃圾,沟渠无污水。

      井头村位于鄱阳湖边,是三面环湖的渔村,村民以捕鱼、养鱼为主,形成了多家渔业加工农户,产生了大量鱼内脏、鱼鳞等垃圾,垃圾乱扔现象屡见不鲜。今年7月开始,都昌县同心社会工作服务社选择在井头村开展“百社解千难”助力脱贫攻坚2019江西省社会组织新力公益创投“守护净土————乡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根据本地情况探索建立“叁桶一站”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新模式,取得较好效果。“叁桶一站”即:厨余垃圾桶、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厨余堆肥站。

      在一个农家小院,80多岁的村民谢红英把挑拣剩下的豆角扔进家门口绿色垃圾桶里,桶上写着“厨余垃圾”。谢奶奶说:“绿色桶是放剩饭剩菜、菜叶菜梗、瓜果皮等,只能放可以腐烂的东西。”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将会在每天8时许,有专人上户收集,集中运输到厨余堆肥站进行生态沤肥。绿桶左边放了一个蓝色垃圾桶,上面写着“可回收物”,村民把可以变卖的东西存进这个桶,等收购废品的人上户统一收购。绿桶右边放着一个黄色垃圾桶,上面写着“其他垃圾”,里面装的是塑料袋、玻璃瓶等不可腐烂、不可卖钱的东西,这个桶内的垃圾将由村民倒进村头大垃圾桶,由乡环卫所统一转运处理。

      为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由乡人大主席、村委书记和主任带头成立环保志愿者团队,每周两次带领村民代表进行房前屋后大清扫。村委书记江新海无论多忙,都抽时间参加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同时,由村委会、同心社工服务社、村民三方签订垃圾分类减排协议,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相互监督。对垃圾分类好的家庭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银行”进行奖励,分类不好的家庭列入“黑榜”进行整改,与堆肥站产生的有机肥使用数量进行挂钩。

      同心社工在井头村开展“减塑倡导”活动,倡导村民不要使用一次性产品、多用环保袋;在学校开展“变废为宝DIY大赛”;还在村里开展了“环保酵素制作推广”活动,教导村民把丢弃的瓜果皮制作环保酵素,用于清洁、去异味等,减少使用化学洗涤产品;在村里主干道上,同心社工组织村民和小朋友共同绘画涂鸦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还在社区成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银行”,村民可以把废弃物拿到这里换肥皂、纸巾、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通过多形式、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和机制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让村民真正形成“魅力井头,生态渔村”的理念。

    已有 0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