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修水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村镇联动、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回收优先”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倾力打造秀美乡村。
修水县有农村清洁工程试点村180个,其中省定试点村117个、市县共建点63个。为有效推进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讨论和部署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印发《修水县农村清洁工程操作指南》、《垃圾处理须知》,张贴永久性标语,发放宣传画,大力宣传开展乡镇垃圾无害化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对乡村干部、农民和保洁员开展业务培训,统一操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安排农村政策、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社区建设专题讲座,组织实地观摩,探讨交流工作方法。突出硬件,处理设施建设到位。在已建5个乡镇中型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又在何市、马坳黄溪村新建设2座中型垃圾处理中心,在180个新农村建设点购置保洁工具(车、铲、服装、扫帚)180套,购置垃圾分类桶15480只,聘请保洁员180名,建设垃圾池965个,在主干道公路沿线新建垃圾池432个。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县成立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清洁办和环卫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和环卫所所长。环卫所负责乡镇集镇、道路两旁垃圾清理和本乡镇所有保洁员的管理、考核;行政村负责组织村保洁员和自然村理事会组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试点自然村负责自然村卫生评比、卫生费收取和监督保洁员履职等工作,每个点落实一名保洁员,建设一支以农村低保户为主体的农村保洁员队伍。强化保障,经费投入全面到位。在180个农村清洁工程点,县本级财政按每点8000元进行配套,共计144万元;新增保洁员180人,县本级财政补助每人每月100元。四都、上衫、黄龙、东港、港口等地大中型垃圾焚烧中心运转,县财政每个补助5万元。新建大中型垃圾焚烧中心2座,县财政补助100万元。人口规模2万人以上的乡镇每年用于清洁工程的支出在10万元以上;2万人以下的乡镇每年用于清洁工程的支出在5万元以上。完善机制,长效管理不断健全。各试点自然村均制订《卫生保洁管理村规民约》《农户垃圾分拣公约》《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门前五包责任制》等制度,试点村每季度由理事会牵头组织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县清洁办采取“平时督查和定期检查”方法,对全县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进行调度。通过定期开展工作督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有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户主、保洁员收集,村、镇回收点收购,县再生能源公司集中收购的垃圾回收网络。全县有再生能源公司2家,乡镇垃圾回收点75家,村级回收点361个。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县财政局、农业局、建设局、教体局、卫生局、供销社、环保局等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加强本系统垃圾处理工作;县供销社科学设置回收网点,提供优质服务;县教体局除指导各中小学做好校园内外卫生清洁工作外,大力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宣传教育,开办宣传栏、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开设卫生清洁教育课,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县卫生局加强乡村中心卫生院卫生保洁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建设、环保部门给予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导。(朱修林)
已有 2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