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拓展,各类人群大量汇聚,加剧了社区管理服务难度。为此,该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通过“12345”标准化工作模式,造福社区居民。
坚持一个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和“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工作理念,听取居民的诉求与呼声,吸纳居民投入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之中,实现从自助到互助的转变。
建立两支队伍。即建立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社工引领义工、义工支援社工”的积极作用,实现两支队伍互联互通,双向互动。目前,全区共有登记在册的社区志愿者2800余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68个,年服务居民15000余人次。
运用三大法宝。即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种方法。个案工作以司法矫正、禁毒康复、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家庭矛盾、邻里纠纷6个类型为主;小组工作以各类兴趣班为主,如老年书画班,儿童绘画班、国学班,妇女舞蹈班等,通过举办各具特色的社区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社区工作则通过举办邻里节、相互守望、矛盾一次清等活动,拉近居民间的关系,促进居民融合。
服务四类群体。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力量,有重点的服务有困扰的人、有困难的人、有纠纷的人、有追求的人。当居民在生活、工作、感情中遇到困扰、压力、挫折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及时与他们建立关系,帮助疏导情绪,缓解其压力,制定介入策略解开心结。当面对有困难的居民时,社会工作者通过家访、社区评议等,开展社会救助,建立帮扶机制,从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上予以支持。当居民有纠纷时,社会工作者通过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帮助调解纠纷,促进关系融洽。当面对有追求的居民时,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社区服务的场地,提供各类艺术兴趣、手工制作、读书阅览、专家讲座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小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有舞台展示。
实现“五心”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坚持耐心、细心、真心、爱心、热心“五心”服务内容,通过“以心换心”的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提高社区事务参与度,促进社区安定团结,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心心相印。(陈世文 吴勋)
已有 2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