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移风易俗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源源村河下李汇聚民意,制定《范镇河下李中心村移风易俗改革制度》及《李氏家风家训》,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和奖惩措施,积极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目前,源源村河下李丧事礼仪不超过3天,宴请礼金标准从800降至200元,酒席平均减少10桌,减少了村里群众在操办丧事中做法事、看风水、选墓址等“烦心事”“操心事”。与此同时,河下李采用先行先试、分步推进、党员带头等举措持续推进殡葬改革,以移风易俗倡议书、红白事村规民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2024年以来,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引导村民自觉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如今的河下李,丧事从简、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已经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乡贤人才作为最赋有“公益性”的乡土能人,是推动发展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河下李积极探索建立“乡贤+新风”模式,着力用好乡贤“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组织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相应品德素养,懂政策、晓法律的乡贤成立“红白理事会”“宗族理事会”“爱心理事会”三大群众自治组织,建立成熟的规章制度,职责细分、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红白理事会”负责整治大操大办,对超过标准治丧办丧进行劝导和监督,他们利用自身经验或者学识,以心换心、用心用情做工作,助力河下李村整体建设。2024年至今源源村河下李召开11场红白理事会,同时以“五老”为首的乡贤开展21次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为全村殡葬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浓厚氛围。
“一边批评一边帮助”,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源源村河下李把关心集体、尊老敬老、移风易俗等列入“两评两榜”评议重要内容,评选“十星文明户”,动态更新、做实做细红黑榜制度,表扬正面事例,曝光不文明行为。鼓励广大群众对违规土葬、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举报,及时调查核实举报问题,违规村民不纳入“文明户”评比。2024年,源源村选出星级文明户20户,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多措并举树立鲜明导向,河下李实现从立规矩、塑人心到扶正气、促发展的华丽转变,有效提振村民的精气神,让文明之花在河下李的每个角落绽放。
来源:瑞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 投稿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