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破”旧俗。一是制定村规民约。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积极吸纳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类群体的意见,有针对性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明约。宴席“限高”。对婚嫁彩礼、宴席、烟酒等作出具体的量化标准,积极倡导零彩礼。仪式去“繁”。不设奢华场景,由居委会免费提供电子礼炮车给遵守白事操办规定的居民使用。原由“治乱”,除出生、婚事、丧事等人生重大事宜可按规定办宴外,庆生、升学、就业、参军、乔迁等其他事宜提倡家人小聚欢庆、避免大操大办。二是做好宣传发动。采取“线上+线下”组合方式,广泛密集开展宣传。线上通过群内转发,动态公开转发等方式,大力宣传婚丧事项简办、厉行节省节俭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乐观意义;线下通过印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倡议书、开展“送戏下乡”“大鼓入村”等文体活动、组织模范宣讲会、举办村民评议会、播放乡村大喇叭、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农村群众“从我做起”,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三是发掘地方文艺人才。成立二胡队、大鼓队等群众组织,村民自导自演,编排地方小曲,丰富业余生活。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利用颐养之家、童心港湾、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宣传宣讲、健康义诊、孝行重阳、伴你童行、黄梅戏展演等志愿服务活动,对考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的优秀学子给予适当奖励,将“关心一老一小、让中青年发展好”落到实处。
二、因势利导“立”典型。一是树立一批典型。开展“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好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1户获评全县“星级文明户”,1户获评全县“移风易俗好家庭”,1人获评全市弘扬新风“好理事长”,通过树立榜样,宣传典型,切实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营造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二是规范一张榜。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农村宗祠设置“道德红黑榜”,按照“周评月考”“按月公示”“按季通报”原则,由理事会成员进行评议公示。三是用好一张卡。全面探索推行“积分制”,设置积分卡,将各项移风易俗内容分别设定分值,对村民日常表现量化打分,村民可根据得分情况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兑换相应的物品,对违反移风易俗有关规定行为设立黑名单,在群众大会上予以通报,引导形成“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的民风。2022年以来,共有600人次进行了积分兑换,共兑换积分750分,兑换肥皂、牙膏、毛巾等日用品近100件。
三、因时而进“管”长效。一是党员示范。在农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积极落实《三汊港镇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驻村领导负领导责任、村党支部书记负第一责任、管理员负直接责任、红白理事会负宣传监督责任。组织在家的党员签订《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承诺书》30余份。二是乡贤引领。以“村情、亲情、友情”为纽带,深入挖掘乡贤资源,通过乡贤凝聚合力,发挥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村民自发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社区所有乡贤进行摸底造册,并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召开群众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将红白喜事标准通过群众决议的方式固定下来,明确告诉居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怎么操办。三是村民自治。改村小组“组长”制为“理事会”制,组建了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以及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制度、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理事会成员工作守则,做到有人管事、照章理事。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成员由村民大会推选产生,全程参与红白喜事,负责事前劝导、登记和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报备归档。同时,将农村宗祠改造成新风大食堂,统一购买宴席餐具,为遵守村规民约的家庭免费开放。四是从业管制。镇政府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参加移风易俗政策宣传教育会,明确要按村民规约办理相关活动及不遵照执行上报市场监督局等部门处理的措施,确保达到移风易俗的成效。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