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省各地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题,常态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使广大群众精神面貌和城乡社会风貌呈现生动可喜变化。为生动展示我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突出成效,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开设《文明实践赣鄱行》专栏,报道各地围绕2023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工作,全面总结本地文明实践工作的有益探索、特色做法、先进经验。本期文明实践赣鄱行走进九江市瑞昌市。
夯实阵地建设
厚植实践沃土
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建到哪里。瑞昌市着力打造升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所(站)及示范点,推动阵地建设全域覆盖。
整合优质资源。坚持全市一盘棋思路,按照“五有”标准,建成中心1个、实践所21个、实践站208个。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一个集赤乌讲堂、公益直播、城市书房、心理辅导、强国TV、志愿之家等十大功能板块于一体的功能街区,总建筑面积6200㎡。同时,重点打造剪纸文化小镇、“铁肩膀”文化展览馆、赛湖知青文化馆等50个示范基地,构建了“全域覆盖、城乡联动、多点融合”的文明实践体系。
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完善三级书记任务清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挂点联系制度、部门单位结对共建、评估检查考核等机制;实行激励机制,评选优秀文明实践员、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礼遇褒扬;坚持以训促长、以赛促学,举办业务素养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及文明实践员风采大赛,选送优秀作品到省、九江市参赛均获得佳绩,其中情景剧《铁肩正担当 文明实践有力量》在九江市获一等奖。
精准志愿服务
汇聚磅礴力量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瑞昌市以点单平台为载体,通过“中心+所站+部门单位+社会组织”模式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回应群众需求,丰富活动形式,开展精准志愿服务。
汇聚多方力量。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统筹组建市级五讲(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宣讲、普法宣讲、科普宣讲、国学宣讲)、五助(助学、助老、助残、助困、助医)、五化(以文化人、以德化行、成风化俗、以贤化乡、以爱化心)三大类1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各所、站分别组建3至5支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务分队,吸纳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文艺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及本地乡贤、身边好人、返乡大学生、“百姓名嘴”共同参与。全市建立完善“1+15+21+208+N”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市乡村的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各类志愿服务队800余支、注册志愿者人数5.3万人。
对接群众需求。组织问卷调查问需于群众,满意度评议问评于群众。通过点单平台,找准群众需求点,建立需求清单,将十大类50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纳入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平台项目库,完成“点派接评”闭环总数2.78万单,吸引8万余名志愿者参与,惠及群众超过30万人。同时,积极承接开展“万名大学生赴千站暑期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组织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协助开展基层政策宣传、防溺水宣传、公益课堂、关爱农村“一老一小”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
培树活动品牌
浸润新风前行
群众在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瑞昌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培树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感。
做优活动品牌。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和文化资源,市级打造“赤乌讲堂”“铁肩新声”“善美行动”“赤乌情·夕阳红”“益启直播”等十大品牌。如“铁肩新声”理论宣讲品牌,组建“铁肩膀”基层宣讲队伍233支,开展巡讲600余场,吸引约26000人次参与;“益启直播”家庭教育公益课,首播课观看人数达37万余人次;“赤乌情·夕阳红”项目参与志愿者1250余人次,受益老人4000余人,获省志愿服务大赛一类项目。同时,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库,将“乐享银龄 幸福拾光”“我科普 请您听”“情暖夕阳 医路相随”等涵盖十大类17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入库。
提升品牌影响。搭建交流平台,在瑞昌云APP平台及“九江瑞昌发布”公众号开设“瑞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专栏,展示各类活动1000余条。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