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共青城市乡村,文明之花遍地开,文明之风随处来。
近年来,共青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将乡村移风易俗工作作为重点抓手,提升城乡精神面貌,丰富群众幸福体验,家风、乡风、民风同步治理,乡村尽显文明新象。
一曲西河戏唱出文明生活新序章
近日,在共青城水口周村“百姓大舞台”,一群八九岁的小演员穿着戏服表演着西河戏,“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步迈;陈规陋习是公害,移风易俗不等待……”。西河戏又称“弹腔戏”,发源于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原星子县苏家垱乡),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200余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因势利导,深入挖掘西河戏民间“艺术家”,把国家政策、优良家风、移风易俗等内容改编进戏曲,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内核相生相息,身边的戏曲文化带给村民更多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增进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兴趣,让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小小积分激发文明创建新动力
近年来,共青城市为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探索实施文明积分超市制度。“积分超市”将村民日常的文明之举量化成道德积分,铺桥修路义工、最美庭院创建、好人好事等都可以累计成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日常用品。以前有村民不太注重自家的庭院卫生,实行积分存折兑换物品后,大家都自发打扫起来,想着法把自己家变美变干净。积分有价,道德无价,村民“赚积分”“比积分”热情高涨,柴米油盐提在手上,文明善行暖在心间。
婚俗改革弘扬文明婚恋新观念
为了树立正确婚育观念、家庭观念,共青城市利用婚姻登记窗口开展宣传,组织签订《婚事新办承诺书》。在2·14情人节、5·20、七夕等节日开展集体领证,汉服行礼等个性化婚礼。妇联、民政、团委联合举办“倡文明、树新风、传美德”、 “不要彩礼要幸福”的集体颁证和单身青年交友活动,仪式满满,其乐融融。共青大学城内有9所大学,约10万大学生,因此还积极开展婚前教育进高校活动、强化校园思想道德建设,让年轻人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新时代美德的有生力量。
村民自治注塑乡风文明新机理
共青城市充分发挥乡村自治、群众自治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中的作用。在基层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工作模式,利用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文明村镇为标准完善村规民约,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勤俭节约等纳入村规民约,实现红黑榜栏全覆盖,对文明行为进行表扬,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警示。
实践活动注入乡风文明建设新活力
共青城市开展送对联、健康讲座、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爱心慰问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200余场次。聚焦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热点,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展、绿色环保、理论宣讲等系列实践活动,实施“心连心”课堂、童心港湾、朝阳工程、颐养之家、幸福食堂等项目,创建“白衣天使乡村行”“红领巾讲解员”“茶山红”“河小青”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优良美德千家讲,文明新风万户传。共青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五项举措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明实践砥砺乡村文化基石,用乡村文明底色绘就乡村振兴的波澜画卷,让群众就地过上文明生活,让文明种子在共青城乡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