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儿子就想起床到那儿去学习。那儿就像一块磁铁,把他给吸住了。”村民殷小云笑着说。2021年9月,共青城市泽泉乡长塘村整合现有资源,由共青城市人大代表、乡贤余春火牵头、村民自愿集资,联合建立了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共分上下两层。一层包括了图书室、播音室、书法教室、戏曲大舞台,负一层改造为“移风易俗多功能厅”,主要供村民们娱乐及举办红白喜事的场所。
每到寒暑假期间,村里39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为该村学生们提供志愿服务。走进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人们可以看到,40多名孩子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愉快地学习生活。
学生们在练习书法
“每当放寒暑假了,家里人都去上班,没太多的时间管我,就让我到谏草堂来。在这里,我可以和同学一起写作业,有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帮我们辅导作业,我还在这里学了书法、唱西河戏,在这里家人很放心,这个假期过得很开心。”学生余子康说。长塘村的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趣味满满的“第二课堂”,还缓解了家长的“带娃”压力,深受村民们的喜爱和欢迎。 西河戏是共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闲时节,有了大把闲暇时间的村民们最爱的就是组织演出一场西河戏,那时整个村庄的人都会蜂拥而至,场面热闹非凡。为传承非遗,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参与中传承文化、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快乐成长,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将西河戏作为文化传承重点,邀请专业的老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志愿教授孩子们学习西河戏。该村的初一学生杨柳和余俊杰,在小的时候经常被爷爷奶奶牵着去看戏,那丰富的唱腔、帅气的动作,让他们彻底迷上了西河戏。通过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搭建的学习平台,他们学了一个假期以后,已经可以登台演出了。“我对西河戏很感兴趣。学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为锻炼我的胆子,让我上台演出,虽然是个小角色,只有三四句台词,但我依然很兴奋。”杨柳说,自己会利用课余时间一直将西河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小朋友上台表演西河戏 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学生厌学、孩子越来越难管……人们往往受困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难题”,继而引发内心焦虑、暴躁、郁闷等各种负面情绪。为了缓解村民们的心理压力,给村民一个诉说、倾听的港湾,长塘村的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心理咨询室应运而生,面向全村村民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工作。该心理咨询室聘请持有专业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老师——卜亚东,签订了共建服务协议,为辖区村民无偿提供心理咨询,随时为村民排忧解难。 “卜老师,我的孙子上六年级了,最近总是喜欢玩手机打游戏,也不喜欢写作业,成绩下降得很快。他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也管不住他,现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今年60岁的余婆婆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向卜亚东咨询孙子厌学方面的问题。“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生在情绪、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容易出现困惑。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帮助中小学生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摆脱困惑,健康茁壮成长。”卜亚东说。为此,卜亚东专门为余婆婆的孙子定制了一套“治疗方案”,成功帮助该小朋友放下手机,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我们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其实这类儿童除了物质需求外,更需要心理精神层面的帮助。”长塘村驻村工作队介绍道,“因此,我们专门布置了心理咨询室,通过个别、团体心理辅导、团体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疏导学生的心理发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增强了学生承受挫折、战胜自我的能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有了钱,大伙都想把婚丧嫁娶的大事办得风风光光。但是,这风光的背后是大操大办,是人情消费,与文明新风格格不入。2021年9月,长塘村将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300平方米的负一层,打造为“移风易俗多功能厅”,成为村民们红白喜事举办场所、文化活动中心。截至目前红白喜事共办了5场,每场承接10余桌,厨师由乡贤余春火牵头联系。在餐厅菜单上可以看到,每桌10个菜,价格300-500元,包括清蒸鲈鱼、猪肉烧笋干等家乡菜。余春火说,他们一般推荐300-400元的餐标,提倡节俭。 “亲戚朋友聊聊天,增进感情,不受时间限制,比在外面酒店自由,费用还节省不少。”村民余德广感言,“家里小,遇喜事,摆不了两桌,到酒店最少要一千元一桌,还是村里的餐厅方便又实惠。”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婚宴推迟、丧事简办、平安在家、取消聚会已成为长塘村群众的共识,红白喜事简办之风渐渐吹遍村庄每一个角落,移风易俗已成为一种常态。 这些只是长塘村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缩影。眼下,长塘村坚持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思想问题相结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随时“量身定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菜单,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点子”上、干到群众心坎上,让谏草堂文化传承中心成为群众的“心灵驿站”,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充满“长塘温度”。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