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先锋带头人 引领脱贫致富路
——徐万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美丽宜居村庄”“江西省AAA级旅游村”“九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九江市文明村镇”“九江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修水美村”等殊荣,一栋栋别墅式的洋房、一片片绿油油的桑园、一座座标准的厂房、一个个忙碌的村民……谁能想到,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小华西”的九江市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曾经却是“好事没有、坏事不断,多年难变点样”深度贫困村。
短短10年时间,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缘于一位好支书、致富带头人——徐万年。徐万年本人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江西省劳模”、“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江西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他深孚众望,善谋实干,甘于奉献,团结带领村班子致力黄溪发展,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敢于担当做表率凝聚力量做百姓“贴心人”
十年前,黄溪村人心涣散,产业匮乏,民风彪悍,全村因斗殴、偷窃等行为被判服刑村民60多人。如何改变黄溪这个软弱涣散后进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既是村民共同的期盼,更是当地党委政府必须消除的一块“心病”。2008年12月10日,黄溪村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以县优秀民营企业家、市人大代表为班长的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
重诺践诺赢信任。上任第一天,徐万年就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庄严承诺“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黄溪村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村民有事随时去村部。”10年来,徐万年每天第一个到村部上班,黄溪村工作日志记载村班子成员每年人均上班345天以上,徐万年书记平均在360天左右。村民陈先金至今还记得2013年5月发生的一件事,深夜11点多老陈在签订迁建退耕协议时有思想顾虑想,就立马打电话给徐万年书记,10多分钟徐书记就骑车赶到他家,耐心细致的为他解释政策,短短几分钟,老陈就高兴签订协议。事后有人问老陈为什么那么快就答应了,他说:“村里干部说的话,我信!”徐万年带头用实际行动重新赢得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现在,“有事找村干部”,成了黄溪村老百姓的口头禅。
带头示范做表率。2013年,黄溪村启动中心村第二期建设,共有4个村民小组纳入整体规划范围。为进一步集约土地资源,中心村实行拆旧建新的原则,但在拆旧时大多数群众出现抵触情绪,村民大多数旧房占地面积宽,有的村民子孙三代建房总面积达1亩多,而中心村房屋统一规划112㎡。正好徐万年的老祖居就在规划范围内,徐万年做通父亲的思想工作后,决定从自家带头拆房,不料在拆房过程中,他从楼板上摔下,腰部和颈部严重扭伤,在家休息不到一个星期,就再次回到拆旧一线,村民们被徐书记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了,在徐万年的带领下,党员组长纷纷带头,在短短的1个多月时间,100多栋房屋全部拆迁到位,党员方玲丽说:“徐书记为了村里的工作,自己的身体都不顾,我们还有什么顾忌的呢。”第二年,在这个4个村民小组的拆迁地上,先后建立5000多㎡的蚕桑大棚工厂和200余亩的葡萄园。
在村务日常管理上,徐万年决定实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的村民自治机制,在中心村建设、土地流转、修路架桥等村级事务中,不再由几个村干部甚至村支书记一人说了算,而是通过村民代表表决,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赢得了更多的群众支持。与此同时,黄溪村党支部将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精准扶贫、发展党员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方面,每季度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近五年黄溪村“一事一议”筹资200多万元,筹工筹劳1万余个,没有1例信访事件。原黄溪小学校长方志春看到在徐书记上任后村里发生的点滴变化后,被他的敢想敢干的激情所感召,也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于是主动义务到村当起了文书。
敢于破解发展难题 带领百姓奔向“致康路”
凝聚人心要做村民的贴心人,关键还得办实事。管理一个村就像管理一个企业,经济有实力,农民有钱赚,才能有更快的发展。办企业多年的徐万年深知这个道理,黄溪村落后的根源在发展严重滞后,村民增收无门,全村1360余劳动力有近900人在外打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是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发展的富民强村之路。
“解决黄溪贫困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让农民富起来。”徐万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黄溪村近百亩水田因上游修建东津水电站,变为“冷浆田”,由以前的一年种两季变成一季,造成农民减收,引起村民多次集体上访。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徐万年和村“两委”经过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决定改田种桑,徐万年多次召开会议给村民算经济账,上门动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蚕桑。2017年,徐万年通过多方努力引进江西省蚕种厂,与省蚕种厂合作推广科技养蚕,将黄溪建成全省制种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蚕茧价格提高到34元每市斤,是市场均价的两倍多,使单张蚕种收入由原来1000多元提高至8000-10000多元,有效延伸和完善了养蚕、制种、售茧的产业链,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徐万年的推动下,黄溪村率先在全县建设大蚕棚、小蚕工厂、蚕茧收烘公司,有效延伸了养蚕、制种、售茧的产业链,全村桑园面积从2008年几近荒芜的70亩扩大到现在连片优质高产桑园800多亩。如今,黄溪村已成为重要的蚕种基地,占全省制种量的85%,年制种10万余张。黄溪每年养蚕从最初4批次/年到目前16批次/年,小蚕工厂辐射到全县13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从业贫困人数达4000余人,产值达2000多万元,蚕桑产业为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3万元。村民方建国夫妇一直在外务工,在徐万年书记的劝说下返乡养蚕,2018年养种蚕30克,全年养蚕收入5万元,在黄溪,像陈小华一样因蚕桑告别务工的村民共有100多人。
“只有不断的尝试创新,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蚕桑产业壮大发展后,徐万年把目光瞄准到老百姓安生立命的土地上,动员农户从自家“一亩三分地”中跳出来,推行“确权确股不确地”,全村耕地一次性流转,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徐万年不断用他企业经营的眼光耕种着他的黄溪家园,经过几年的发展,黄溪村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得到统一流转,建成“网格化”灌溉渠5000米,平整格田面积1600亩,田间机耕道全覆盖,为全面推行大户承包、规模种植奠定了基础。目前黄溪村基本形成蚕桑、蔬菜、茶叶、花卉苗木四大主导农业产业,建成修水县西片区最大的蚕桑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一组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同时,着眼良好的生态条件,发展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兴办“春品茶、夏采摘、秋观光、冬美食”特色农家乐,已发展农家乐15家,仅2018年接待游客2.1万人次,假日经济凸显了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村民全面增收致富,实现了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的“四有”目标。村民方进军夫妇在徐万年的帮助下,种植蔬菜100亩,2018年产值70万元,还开办了农家乐,今年春季收菜收入20余万元。村民富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黄溪村也由贫困村村变成产业大村、经济强村,2018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该村也于2016年率先在全县成功“摘帽”。
敢叫旧貌换新颜,规划引领村民挣脱“旧窠臼”
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改变村容村貌成为徐万年心头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针对黄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现状,在村支部书记徐万年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干部挨家挨户征询意见,召开党员组长会,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五化”发展模式和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的“四有”发展目标,并请来专家制定黄溪村发展规划。计划利用几年时间,从集约土地集中建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改善黄溪村容村貌,为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几年来,按照统规自建、分步实施、配套到位的思路,本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设施、凸显社区功能”的理念,黄溪村分四期建成全县最大中心村,将全村16个自然村庄集中搬迁到中心村,实现就地城镇化,吸纳群众509户,村民集中居住率将达到98%,500多栋连体式独立庭院整齐排列,配套建有休闲广场、路面硬化、安全饮水、宽带入户、健身器材、绿化亮化等设施,文化中心、医务室、农贸市场等服务功能齐全,同时建设了全县首个村级保障性住房居住点、大型的村级垃圾处理中转站和村级公墓园区。“住在土坯房、做饭烟尘扬,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踩泥浆”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黄溪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别墅式楼房,加上宽敞洁净的沥青路面,道路两旁、房子前后妖娆着各种姹紫嫣红的时令鲜花,处处洋溢着一派新农村的气息。
致富不忘本,思源总关情。徐万年同志喝着黄溪水长大,始终热爱自己的家乡,当小有成就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们,当乡亲们急切需要自己时挺身而出肩挑重任。担当诠释忠诚,作为彰显价值。他就是这样一位用拳拳之心回报自己家乡的人,就是这样一位敢挑重担、善谋实干的好支书,就是这样一位致力谋求共富、深受群众信赖的领路人。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