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忘 初 心 勇 担 当
——宋小勇同志事迹
抗洪、抗震、抗冰、抗疫、脱贫攻坚……哪里有新闻现场,哪里就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无论是当普通记者,还是担任报社领导职务,工作的方式或许在变,但不变的是那份责任与坚守。三十多年来,他初心不改,一直奋战在新闻一线,毫无怨言不计得失,用始终如一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业奉献”精神。他就是九江日报社副总编、高级记者宋小勇。
不忘初心,新闻事业老模范
走进宋小勇的办公室,一摞又一摞的旧报纸见证了他与《九江日报》的“情缘”:从读者到作者,从记者再到报社领导者的多次身份转变,也见证了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34年来,他集齐了所有《九江日报》,一张不少,一期不落。34年的新闻生涯,在一张张报纸一幅幅照片中找到了时代前进的印迹,也见证了宋小勇始终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轨迹。
山林大火、98抗洪、地震……作为一名记者,宋小勇总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冲锋陷阵。“破坝了,破坝了!”1998年8月4日晚,上完夜班的宋小勇刚踏进家门就听到江洲破坝的消息,来不及喝口水,他立马背上相机匆匆出门。凌晨时分,江洲一片黑暗,当宋小勇赶到时,很多地方是伸手不见五指。他跟随武警战士上了一艘冲锋艇,边救人边拍照。直到第二天下午,精疲力竭地回到报社。来不及休息,他赶紧整理稿件冲洗照片。事后他才知道,有冲锋艇被激浪打翻到了水里,两名武警战士遇险获救。2005年11月26日,瑞昌发生5.7级地震,宋小勇不顾余震危险,拿起相机就打车赶往受损最严重的乡镇,拍下房屋震裂和大片棉地下沉的图片,为抗震救灾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九江晨光中学接受了来自地震灾区的46名学生免费就读高中,并设立“绵阳班”。从学生到九江那天起,宋小勇三年都在关注着他们学习生活情况,多次跟随采访,与师生们结下深厚情谊。学生们回绵阳高考前,深夜1点,宋小勇还赶到庐山站采访,为学生们送行。有关“绵阳班”的新闻照片,在《人民日报》就刊发了两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小勇认为,身为记者,就要有担当,不仅要传播真善美,还要敢于揭露假恶丑。为此,他针对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采写了《动用公车去扫墓,马宿岭上路难行——希望有关单位查一查》《恶梦醒来是早晨》等一些舆论监督方面的稿件。有的稿件见报后对推动全市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的稿件因触动了个别社会势力痛处,有人甚至到报社来威胁说要“枪嘣”记者。
近些年,他除了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还承担了很多市里的一些重要任务。用多年拍摄积累的照片,他先后组织承办了“九江市纪念建党90周年大型图片展”、“纪念九八九江抗洪20周年网上摄影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展”、“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摄影展”、九江市“抗击疫情”摄影作品展、九江市首届人才工作摄影展、九江市少数民族主题文艺作品展等,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走向我们小康生活——九江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型摄影展”赶在2020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前举行,他国庆节假期一天都没有休息,没日没夜地连续工作了8天,将“敬业奉献”诠释到了极致。但宋小勇说,这只是他的工作日常。
逆行而上,抗疫一线好榜样
2020,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尽管宋小勇没有采访任务,但他始终以一名记者的身份主动逆行而上,将镜头对准了抗“疫”第一线。
他不惧危险4次深入到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市第三医院和马祖山分院采访,近距离拍摄确诊患者在医院集中治疗的画面。“通过他拍摄的照片,让大家更加了解疫情前线的真实情况,也让我看到有许多人和我一起在战斗,让我更有勇气。感谢用相机作为武器加入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三医院医生陆超看到宋小勇身穿雨衣在一线采访时动情地说。
在疫情最严重、防护物资最紧缺的时期,宋小勇只能靠普通口罩、雨衣作为防护工具,近距离拍摄九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和与湖北疫区人员密切往来的设卡检测等抗疫一线场景。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宋小勇也是平常人,家中上有八十老母,下有黄口稚子,他心中也有忐忑,也有忌惮,惧怕给家人带来无妄之灾。为防万一,疫情期间,他尽量不回家,尽量少接触人,办公室常常成了他的寝室。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用影像记录下来。
从九江进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宋小勇坚持连续作战,白天骑着摩托车在外摄影,晚上在办公室整理图片发稿。在九江摄影网和九江摄协微信公众号连续编发了21期《九江市“抗击疫情”摄影作品选登》,刊发防疫抗疫、复工复产作品500多幅,成为人们了解九江抗疫的重要平台。哪里有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哪里就有宋小勇拿着相机的身影:特巡警守住江西北大门、马祖山分院收治病人、九江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九江医护人员出征武汉、九江中院疫情期间庭审非法捕猎濒危野生动物案……这些宝贵的新闻现场都在宋小勇的一张张照片上得以记录保存。
他拍摄的作品分别被人民网、中新网、央广网、九江日报、浔阳晚报等网站、报纸、APP采用。通过他的镜头,传播了信息、鼓舞了士气。同时,他还积极策划统筹抗疫公益MV歌曲制作,与音乐人联手制作推出了“战疫”MV《爱心》和《别怕,别怕,我带你回家》,在央视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武汉广播电视台、安徽导视、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江西新闻客户端等省级传播平台播出,好评如潮。他拍摄并编辑制作的《九江战“疫”影像日记》画册,被国家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收藏。
勇挑重担,摄影团队领头羊
担任九江市摄影家协会党支部书记、主席后,宋小勇将本职新闻工作与协会工作相结合,使九江的摄影工作和整体水平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九江连续4届都有摄影作品参加全国摄影艺术展,填补了以前十多年都没有作品参展的空缺;近十年来,九江摄影人加入省级协会和国家级协会的人数超过了前三十多年的总数,目前在全省设区市也是领先地位;组织承办了江西省第23届摄影艺术展览。他连续4年被江西省摄影家协会评为“十佳”摄影组织工作者,也是江西唯一一个连续4年获此荣誉的个人。2017年9月,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九江市摄影家协会也是连年被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市文联评为先进协会,受到了江西省文联的表彰。
他每年都要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摄影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服务活动,组织会员为社区居民、建筑工人、敬老院老人、贫困户免费拍全家福照,还为他们送去摄影文化作品挂历。庐山市白鹿镇玉京村村民周桂花,1961年在观音桥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拍的合影照片和1978年她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型合影照片,因保管不善,已经严重霉变,苦于没有办法修复。宋小勇在玉京村开展文艺志愿者服务时得知此事后,将霉变的照片带回,再根据照片寻找到当年与周桂花一同参加全国人大会的九江市代表,请九江市的当年代表提供保存较好的合影图片进行扫描、修复,最后将两幅近两米长的大型合影照片修复如初,和其他3幅与周恩来合影的照片一起放大并装裱好,送到周桂花家里,让七十多岁的周桂花喜笑颜开,了却了心愿。
三十多年来,他拍摄的作品入选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等国家八部门主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和2020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论文《媒体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被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评为二等奖;编辑的新闻《丛飞眼角膜植入九江女孩眼中》获得江西新闻奖一等奖;摄影作品《袁隆平回家啦》评为“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奖”金奖;摄影作品《走进特教学校》评为“全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一等奖;摄影作品《东湖天鹅舞翩跹》评为“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他主编的全面反映九八九江抗洪的新闻史料集《聚焦九江》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拍摄的80多幅战疫纪实摄影作品编辑成的《九江战“疫”影像日记》画册,列入九江市文联文艺繁荣工程扶持项目,由中国艺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脱贫攻坚摄影作品有50多幅入编《走向我们小康生活——九江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型画册》(记录小康);个人新闻摄影专题画册《时代影像》已列入出版社出版计划。
2002年、2006年、2007年宋小勇被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九江市新闻学会评为全市“十佳记者”;2005年4月荣获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授予“九江市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7月,被江西省委组织部评选为“新时代赣鄱先锋——群众身边好党员”;2020年11月,荣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授予“2020中国抗疫优秀摄影记者”称号。
时至今日,宋小勇依然不忘初心,对新闻仍然激情不退热情不减,他依旧经常是九江日报社办公大楼最后一个关灯回家的人……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