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五祖祠檐角铜铃叮咚作响。近日,在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发源地,一场特殊的雨中祭祀在这里举行。
一千年前,一场“摔锅分庄”,让聚族而居的义门陈氏散至全国各地。
一千年后,来自不同省份的百余名陈氏后裔重回故地、再次聚首,重温着义门陈的千年家风故事。
抚着祠堂立柱上的“忠孝节义”砖雕,湖北黄石的陈先生感慨道:“先祖迁徙时何尝不是沐雨栉风?这场春雨恰是最好的追思媒介。”
义门陈氏,曾受到九位帝王29次旌表题赠,被御赐为“世上无双、天下第一”。而在当代,义门陈家训传统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义门陈家训传统何以流传千年?又焕发了何种生机?
德安县始终将义门陈文化视为宝贵精神财富,将多元家风文化整体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大局。挖掘乡风文明中蕴藏的“忠勇、信义、慈孝、明慧”家文化精神内核,以义门陈家风文化为核心,陶渊明、夏竦、王韶、熊十力、袁隆平等名人家风家训为支撑,整合城市书房、科普基地、农村祠堂、名人故居等10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建成义门陈文化产业园、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锹溪王氏家风馆等家风文化传承基地。先后举办江西德安家风文化学术研讨会、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使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在不断扩大义门陈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德安县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依托义门陈“聚族三千口、同居五百年”的历史盛况,调集各方资源,联合高校学者、地方文史专家,系统整理义门陈家训、家规、家范等文献,形成一系列义门陈文化成果。依靠义门陈后裔们的长期努力,深化宗亲引领、企业赋能、社群创新等多维度举措,让义门陈家风文化从“地方遗产”升华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博河蜿蜒绵长,两岸屋檐相接、苍翠掩映。晨光中,这个曾盛极一时,又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村落,正在慢慢苏醒。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