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涌塘村,家家户户门口的星级文明户门牌熠熠生辉,这是村民崇尚文明、践行文明的见证。涌塘村坚持外在塑形与内在铸魂并重,以示范带动引导教化村民,不断弘扬文明新风。 曾经,涌塘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给村民带来沉重经济负担。为改变这一状况,涌塘村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事宜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引导村民算好“人情账”,摒弃陈规陋习,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退休干部胡世雨儿子胡登旺是一家企业老板,朋友多,结婚时原准备办60桌,每桌费用1000元,理事会了解情况后上门劝诫,希望老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劝说儿子不要大办,后来改为操办25桌,每桌费用350元,如此一来节省5万多元。如今,全村乡风评议满意度达95%,文明新风润乡野。 涌塘村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修建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安装了明亮的路灯,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还新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让村民“闲”时有去处。农闲时,村民们不再只是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而是在广场上健身、跳广场舞,走进书屋读书看报。每到傍晚,广场舞的旋律响起,村民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村民的精气神也足了。 同时,涌塘村还注重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如今,涌塘村的村民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村书记胡登新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以前村里纠纷甚至上访的事经常发生,这几年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矛盾纠纷也少了,现在大家说话做事都和和气气的”。 涌塘村是新闻报纸界奇才黄远生的故乡,黄远生以其卓越的才华,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这也为涌塘村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口的文化墙上远生的画像,曾见证少年黄远生在此读书习字的身影。 以黄远生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利用好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涌塘村建成黄远生纪念馆,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黄远生先生的一生。如今黄远生纪念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涌塘村的文化地标。馆内定期举办读书会、书画展,吸引周边乡镇的文艺爱好者前来交流。 名人文化的传承,让涌塘村的村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黄远生先生作为涌塘村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涌塘人。现如今,涌塘村涌现出的一批家喻户晓先进人物,全国十三届人大代表李洪亮,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积极为群众发声,为推动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全省移民建镇先进个人冯邦银,在移民建镇工作中,不辞辛劳,为改善移民生活条件付出了巨大努力;全区种粮大户胡世广,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在粮食种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了村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在涌塘村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激励着更多村民积极进取,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涌塘村以文化“软实力”筑牢振兴“硬支撑”,它已成为赣北最美乡村的亮丽名片,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和称赞,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书写了生动篇章。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