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稿件《彭泽城乡“新地标”》,单条报道了彭泽县近年来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管理,给城市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气象。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然成为城乡新地标,带动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一大早,江西省彭泽县流芳社区党委书记王斌,就收到居民送来的一面锦旗——“情系群众办实事 修路造福暖人心”。流芳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型社区、城乡接合部社区,老问题、新难题交织。社区马湖五组,内部道路原本是泥石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解决居民出行难题,社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并装上了崭新的路灯。在流芳社区,“有事找书记,办事快又灵”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承诺。为了满足居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流芳社区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如今,社区居民打牌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吵架的人少了,跳舞的人多了。这是彭泽文明新图景的一角。近年来,这座赣北小城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管理,给城市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气象。2024年5月,彭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成提升改造,每天来此打卡的居民络绎不绝。“这里功能齐全,有理论宣讲区、图书阅读区、电影观看区、儿童活动区等,不仅是城市‘会客厅’,也是休憩‘小驿站’。”居民张华玉说,中心最近还集中展示历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内容非常丰富。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532支志愿服务队伍……如今的彭泽,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然成为城乡新地标,带动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前不久,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走进彭泽县棉船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场,演员们幽默诙谐的唱词、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观众在欢乐中领悟移风易俗的内涵。2024年以来,彭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文艺体育进社区(小区)”“文化惠民翰墨飘香”等主题,已累计开展活动800余场。同时,依托各个理论宣讲平台,推动宣讲主体向多行业、多层次转变,各类理论政策宣讲受众超过了6万人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黄海波)2024年1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报眼位置刊发图片稿件,单条报道了永修县持续推进湿地环境保护,为越冬候鸟提供优良栖息环境。黑鹤在鄱阳湖朱市湖水域栖息觅食。鄱阳湖畔的江西永修县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为越冬候鸟提供优良栖息环境。(王小龙/摄)
2024年1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刊发稿件《开门说事 评理调事 便民答事》,单条报道了2023年以来,庐山市探索搭建了“围庐夜话”基层议事平台,截至目前,共开展议事活动1801场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557件,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3072件。已成为群众事情群众议的自治平台、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的调解平台、民生实事尽力办的服务平台。“沟渠破损,一下雨就‘水浸路’”“建议提升周边环境,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夜幕降临,在江西省庐山市白鹿镇万杉村的“围庐夜话”恳谈会上,庐山市委书记邵九思带领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一起,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之前反映村里没有路灯,没想到这么快就装好了,通过‘围庐夜话’反映民生问题已经成了我们的日常习惯。”村民张大爷笑着说。“围庐夜话”,围进百姓心里。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2023年以来,庐山市探索搭建了“围庐夜话”基层议事平台,截至目前,共开展议事活动1801场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557件,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3072件。“坐下来,聊一聊,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折射出‘以人为本’‘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邵九思说。为了推动基层服务多样化、精细化,近年来庐山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路径。2024年11月7日,庐山市“围庐夜话”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投用,6家公益社会组织集中入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会志愿者为力量,开启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党建综合服务新模式。“这个平台强化了党群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强了群众参与的责任意识,实现了基层治理从干部‘单打独斗’到党群‘并肩作战’的转变。”庐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曾明明说。通过“围庐夜话”基层议事平台,庐山市大力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让党员作用在一线发挥、问题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作风在一线转变。庐山市推行“吹哨报到”机制,形成居民吹哨社区报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体系,推动群众呼声有效传递,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我是庐山莲谷路二号住户,房屋建造40多年了,室外的楼梯台阶破损严重,给居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关注……”这是来自庐山市牯岭镇日照社区居民吴云飞的“哨声”。“哨声”一响,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及时报到、有效处置。社区网格员赶赴现场进行核查,随即向牯岭镇公房管理部门吹响“二级哨”,工作人员很快应答,决定启动台阶改造工程。“如今,破损台阶修复了,居民‘脚下’踏实了,我们住得也更加放心和舒心。”吴云飞笑着说。为引导群众主动说事、集体议事、相互评事,庐山市将每月1至10日定为“群众说事日”,让干群面对面交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针对群众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多发、调解力量单一等问题,庐山市还探索实行“群英主事调纠纷”矛盾纠纷调处模式,邀请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调解帮帮团”,发挥其“人熟、地熟、乡情熟”的优势,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在日常、落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庐山市搭建起群众事情群众议的自治平台、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的调解平台、民生实事尽力办的服务平台。”邵九思表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朱雨诺)2024年12月29日,《经济日报》7版稿件《九江之夜如诗如画》,单条报道了近年来濂溪区积极培育夜购、夜食、夜娱、夜演、夜展、夜宿等业态链条,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华灯初上,在江西九江市濂溪区的国潮文旅街区九江之夜,《琵琶行》表演再次开场,穿梭在青绿山水间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着绵延千年的“浔阳风华”。“我特意从哈尔滨赶过来,这里既能领略文人墨客的风采,又能看到流传在当地民间的传说表演,表演看累了,旁边就有各式各样的小吃。”游客王滢说。濂溪区是九江市的中心城区,临江滨湖、靠山融城,人口聚集、高校汇集,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近年来,濂溪区积极培育夜购、夜食、夜娱、夜演、夜展、夜宿等业态链条,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街区聚焦本地文化IP,以小景观展示大场景,以国潮文化为故事线,深度挖掘历史人物故事,将九江文化符号、名人风采、民间传说尽数呈现。”项目运营方、锦上添花文旅集团区域总监罗剑介绍,有别于老街,九江之夜经过重构、创新,营造热闹、繁华、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并运用导演主义设计理念、电影级布景手法、场景化沉浸式打造方式,赋予文旅街区特有的文化理念,既立足文化,又贴近生活,实现强势出圈。自2023年12月开街以来,九江之夜总客流量已经达到321.8万人次。浔阳夜送、策马破关、《琵琶行》游船渔歌、珠湖绝恋、梅楼招亲等精彩的演艺节目,将九江之夜渲染得如诗如画;激情四溢的打铁花,惊险刺激的喷火表演以及极具特色的篝火晚会等活动每日如期举办,将九江之夜的市井烟火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传统文化于润物细无声中,丰沛着游客的民族情感,把中国式的浪漫氛围以及市井烟火气拉满。”九江市民申婉宁说,游客可以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对文旅街区的情感认同,使游客成为忠实的回头客,从而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化。优化运营是夜间文商旅深度融合项目的关键。濂溪区通过引进专业运营团队,从游客接待、活动安排、管理服务、环境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舒适、安全的旅游体验。濂溪区委书记赵和平表示,将继续通过积极探索多业态融合的夜间经济发展新模式,深挖本地文化内涵,大力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从“看景”变“入景”。同时积极创新业态形式,引入夜间集市、特色小吃、文化演出等,与文艺团体、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开发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不断擦亮“德化净土、悠境濂溪”文旅品牌。2024年12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1版报眼刊发图片稿件,报道庐山西海晚霞绮丽,亮丽的色彩倒映在水面上,绚烂而梦幻。江西九江庐山西海晚霞绮丽,亮丽的色彩倒映在水面上,绚烂而梦幻。(2024年12月24日 黄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