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
《中国文明网》刊发
“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系列报道第28期:
在江西九江,触摸文明之城的幸福脉动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由中国文明网联合新华网和各地文明网等媒体组成报道组,走进城乡基层,以主题访谈、骑行直播、采风图集、故事视频、记者手记等形式,生动报道和集中反映“文明中国”的时代风采与万千气象,助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精神力量。现推出系列报道。 4月21日,在中国•稻虾乡里产业示范基地,永修县当地虾农在收获小龙虾。(永修县三角乡供图) 这是水口周村宅基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上图改造前为村民破旧房屋;下图为改造后成为村民活动中心。(资料图片) 以文明之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步迈;陈规陋习是公害,移风易俗不等待……”在水口周村“百姓大舞台”,一群八九岁的小演员穿着精心设计的古代戏服,正有板有眼地表演着西河戏。 7月20日,孩子们在水口周村“百姓大舞台”上进行西河戏表演。新华网发 王一婷 摄 西河戏又称“弹腔戏”,发源于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原星子县苏家垱乡),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200余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了解到,该村几乎所有人都会唱西河戏,并且都是自学自编自演。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全新改编形式很受当地人的欢迎。身边的戏曲文化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濡染和滋养,也增进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新鲜感和兴趣,让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7月20日,“中国好人”王小龙向学生讲述白鹤的故事。新华网发 胡传丰 摄 “美丽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站,“中国好人”王小龙正在为孩子们讲述鄱阳湖上白鹤的故事。为了守护这片人与鸟共同的家园,“中国好人”王小龙37年如一日守护着这片人与鸟共同的家园。 近年来,当地广泛开展了“学小龙,爱鸟护鸟在行动”志愿服务,引导未成年人亲近自然,接受生态文明现场教育,从小在孩子心中播种“爱鸟护鸟万物和谐”的种子。 新时代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永修县九合乡,当地充分利用驻村帮扶博士选调生的优势资源,面向农村青少年打造“博士课堂 梦想启航”,通过开展“知村史民俗”“读红色经典”“科学启蒙”等活动引导对孩子的学习。“博士课堂”的开设得到了同学们和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也给农村孩子擎起一盏照亮梦想的“明灯”。 这是九合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博士课堂”(7月20日摄)。新华网 李萌 摄 这是7月21日在河东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最美婆婆,最美丈母娘评选”。新华网发 李泳骏 摄 7月21日,在德安县河东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亲情连线室内志愿者正在帮助留守儿童与亲人视频连线。新华网发 陈聚云 摄 一家繁衍成万户,万户皆是新义门。2021年,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义门陈的家风传统,不仅是确保家族世代和谐共处的精神内核,也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文化标识。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门陈非遗展览馆正在建设中。谈起投资建设义门陈非遗展馆的缘起,一直很重视族人教育工作的乡贤陈昌金先生说到,“作为陈家后人,我始终牢记着‘以忠孝节义为本,耕读奉公为家’的祖训,正是族人优秀的家风、家训传统引领着后人不断开拓进取,也希望自己也能够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位于德安车桥镇的义门陈非遗展馆(7月21日摄)。新华网发 陈颖 摄 在德安县,袁隆平的侄子袁定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袁隆平直到90多岁躺在病床上,依旧关心着水稻的长势。每次打电话都不忘嘱托后辈做事情要脚踏实地,勇敢追梦,“我也经常把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袁隆平的精神品质不仅鼓励着我们家人向上向前,也希望能代代传承,去影响鼓励更多的人。” 2022年5月20日,学生在河东乡后田村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体验禾苗播种。新华网发 余文明 摄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