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壮阔的城市文脉,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信包容的基因。城市中的文化遗迹,是中华文明绵延的见证,也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我从哪里来”的珍贵线索。
九江地处吴头楚尾,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体,鉴于地理风貌上呈现出来的山川形胜最优质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九江在传统社会中的各种文化汇聚交融的面貌,是中国东部和西部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是中原文化南进的必经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寻根:在“山江湖城”触摸历史 九江具有多元文化价值,有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在内的多元人文文化,有革命精神和抗洪精神闪耀其中的革命文化,其中最为核心的文化载体为一山(庐山)、一江(长江)、一湖(鄱阳湖)和一城(浔阳古城)。在“山江湖城”寻根溯源,唤醒共同的记忆与情感。 九江的历史追溯千年。“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九江与长江相连,外面江上风起,城中井里浪涌。秦朝时,全国划为36郡,当时设有九江郡;西汉时,灌婴凿井筑九江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魏晋时期,九江就是“七省通衢”的通都大邑;唐宋时期,九江已成为中原与岭南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中心;明清时期,九江是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 历史之根,孕育出了文化之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九江的历史流淌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中。陶渊明、黄庭坚、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名人大家,在九江创作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摩崖石刻、碑文总数多达1.6万余首,其中列入中小学课文的就有21篇。此外,九江还是中国田园诗的发祥地、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画的成长地。 千年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为浔城添上了浓厚底蕴和别样风采,依山傍水的城市风格致使浔阳民风明理崇德、包容开放、敢为人先。 融合:让“诗意山水”可望可及 悠久的文明传承,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历史文化与山水风光的巧妙融合,在浔城深深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古今联动,文脉交汇。一首《琵琶行》让古今相连,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成就当今的浔阳江景区。在这里,既能观赏长江浩荡东去的壮阔景象,也能沉浸式体验浔阳江畔千年文化传承。当前,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的建设,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这三颗九江长江生态岸线上璀璨的珍珠已连点成片,长江“最美岸线”成为市民的休闲地、游人的打卡地。 去年以来,九江全面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长江为轴,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充分利用长江岸线的自然风光,进一步提升滨水岸线活力。彭泽县“海门第一关”长江文旅融合核心展示区、湖口县“山·江·湖”生态文明展示园等重点项目的布局建设,将集中展示长江文化九江特色,让九江这座城在长江经济带绽放光彩。 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从“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庐山到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从华夏青铜之源的瑞昌市到中国近代开埠和中俄万里茶道的重要遗存——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九江山水美景都被赋予了诗情画意。 九江的历史在一景一色中书写,九江的文旅故事在创新融合中发光发热。近年来,九江致力于打造文旅、农旅、体旅、工旅、游轮、民宿、康养七大标杆,持续推广“跟着课本游九江”“跟着诗词游九江”,大力开发“诗说九江”“画说九江”“非说九江”“传说九江”等新产品,推动发展文化体验、数字文创、温泉养生、水上运动、研修游学、文化演绎等新业态,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诗意与山水贴近群众、可望可及。 科技:令“千年画卷”活态传承 穿越古今,让文物“说话”,让文化“活”起来。走进九江市博物馆,在“九派云横——九江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内,用指尖触碰千年文化脉搏,体验裸眼3D文物秀、数字化文物展柜等多媒体展陈互动设备,让文物的展示变成故事的讲述、艺术的体验、情感的交流,拉近了与文物的距离。走进浔阳区琵琶亭,坐在木桌前,通过数字技术,就能与白居易月下对酌,同作琵琶诗、共赏琵琶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数字化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完善景区数字化设施设备,到丰富数字文化产品,再到搭建文化网络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将山水风光、文化特色和人文历史等资源要素整合起来,让“光阴的故事”有了更生动的讲述方式。 近年来,九江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水平、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持续深入探索“数字+旅游”“数字+文化”实践、开发建设“九派文旅云”服务平台、“自在寻游”小程序文旅综合服务平台等,同时进一步整合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优质资源,建立线上文化专题数据库,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完成全景数字化建设,提升了文化整体价值和传播路径,以科技手段让“千年文脉”在山水间流淌,在交流互通中传承。 (见习记者 胡依倩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沈明杰)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