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园区低碳转型、向绿而行;一处处景观人文厚重、人气爆棚;一条条道路宽敞平整、绿树掩映……这是近日媒体记者们在九江看到的景象。
7月14日至15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九江。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人民网和江西日报社、江西广播电视台等20余名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对九江市进行深入调研采访,用所见所闻感知九江、用笔尖镜头解码九江,探寻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切实体验九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一个地处深山的小村庄,究竟有何魔力,让前来观光避暑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调研行的首站,采访团来到位于九岭山脉的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
林海莽莽、溪流潺潺,一个个特色民宿镶嵌山间,构成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卷;浓荫蔽日、苍翠挺拔,一棵棵千年珍稀红豆杉点缀村落,勾勒出一张自然和谐的生态网……在长水村,记者们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
绿叶婆娑,硕果满枝。长水村千亩生态循环产业园,涵盖菌菇种植、果木种植、蜂蜜、鱼菜共生四大产业。在鱼菜共生基地,一边是池中鱼儿自在游弋,一边是蔬菜瓜果长势喜人,他们利用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罗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鄢路遥告诉记者,依托“生态+产业+旅游”模式,去年长水村景区旅游人数超5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9万元。
2021年,武宁县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县域内生态资源和优质生态产品,被规模化收储、产业化运营,实现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通过平台,企业和农户可以按照约定的价格或分红方式进行线上‘买卖’,实现一键交易,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罗坪镇干部林亚男向记者介绍。
途经“最美水上公路”,采访团来到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常湖池观鸟点。湖面波光粼粼,植被满目青翠。近年来,吴城镇借力鄱阳湖生态景观,打造“候鸟天堂”,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风情小镇,村民们也吃上了“生态饭”。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九江的生动实践。”光明日报记者李玉兰说,切身感受到九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走出了一条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江面百舸争流,气象万千,“黄金水道”活力涌动;江岸飞檐亭阁,风光旖旎,古韵今风尽收眼底。采访团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近距离感受千年文脉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场景。
走进琵琶亭景区,依托数字技术、现场演绎等方式,采访团沉浸式体验白居易诗词中所展现的历史场景,在现代与历史的融合中,感受“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的文化魅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亭中传来的阵阵琵琶声,令记者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坐落于文化公园内的琵琶书屋,渐成城市公共文化的“新符号”。从空中俯瞰,书屋犹如一把民族乐器琵琶静卧在浔阳江畔,优美而灵动。江南都市报社记者章娜说:“这是一座家门口的图书馆,看到很多家长一大早带着小孩悠闲地看书,享受阅读的快乐,体验到九江这座城市浓厚的书香气息。”
车辆驶过鄱阳湖大桥,采访团来到中国·江豚湾(湖口)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跟随讲解员,记者们一路走、一路看,观赏着各类珍稀水生生物,感受水底世界之美。该基地集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教、远程教学、康养休闲于一体,场馆投入运行半年以来,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660万元。
中新社记者吴鹏泉说:“九江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理念、文化元素融入项目建设中,打造了一个个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标志性工程,文旅融合正焕发着崭新活力。”
永修县有机硅产业历史悠久,集群效益显著,有机硅产业上下游及配套企业150余家,去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已成为“国际领先、国内龙头、省内唯一”的特色产业集群。采访团走进产业园,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情况。
纺织服装产业是德安县的传统产业。采访团走进位于德安县丰林工业新区的江西省亿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情况。该公司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赋能生产、管理、仓储等各个环节,建成国内首创的无人单卷立体智能仓库,打造了行业领先的5G智慧工厂。
在湖口县流芳豆文化产业园,各种豆制品琳琅满目,香味扑鼻。该乡按照“一粒豆、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开辟出一条生态化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豆文化传播“四位一体”的新路子。记者们参观了商品展示中心、电商直播间等地,切身感受到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九江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江西日报社记者李劼说。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