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儿,还好你回来了!你快帮我看看这个表怎么填?”5月21日,刚从南昌领奖回九江的刘慧萍一进办公室,就碰上了来找她帮忙的居民邹玉霞。听说“萍儿”这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也是九江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模范,邹大姐竖起大拇指,“萍儿是我们赛阳的好女儿啊!”
刘慧萍在社区书法室陪孩子们写字。
“小刘”成了“萍儿”
其实,刘慧萍原本是赛阳的“媳妇”。20年前,她刚嫁到濂溪区赛阳镇,成为赛阳社区的党支部书记。那时候,她还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刚接手这个5000多人的大社区,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开始以为就是解决一些居民家中爆水管之类的麻烦事,后来才知道令人头疼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刘慧萍说,“那个时候出去跑事情,大家都叫我‘小刘’。”
后来随着帮居民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刘慧萍处理起问题果断干练、面面俱到,逐渐收获了大家的信任,居民们对她的称呼也变成了“刘大姐”和“刘书记”。直到这几年,她发现,周边邻里对她的称呼又变了,“很多人都管我叫‘萍儿’,在土话里,九江人这个‘儿’字就有把别人当成自家儿女疼爱的意味。我最喜欢这个称呼。”
从“小刘”到“萍儿”,从“外来媳妇”到“自家女儿”,20年扎根基层,刘慧萍用自己的真诚和干练转变着大家对她的看法。
“扔”在门口的菜
在赛阳社区办公区域有一处显眼的牌子——“慧萍工作室”,这里的桌子上用心摆放着茶盏,墙上挂着本地文化名家的字画。赛阳社区的居民都知道,有矛盾来找“萍儿”,有问题也可以来找“萍儿”。几年前,有一户居民找过来。“原来是因为疫情的关系,一家人之前在外地打工的厂子没有订单,发不出工资,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了。万般无奈之下,人家找过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办法。”
刘慧萍联系到了辖区的爱心企业,她和社区干部也自掏腰包,好不容易凑齐了两个孩子的学费。“我记得开学后的第一天,两个孩子去上学了,这家人提着一些自己种的蔬菜来看我们,把菜放在我办公室门口就跑了,生怕我们不收。”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刘慧萍深刻意识到社区的稳定是地区发展的基础,她及时反映居民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的需求。针对社区环境破旧、老化的现状,她带领社区干部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整改,多方争取资金,对集镇道路进行沥青路面铺设、安装路灯、清理整治排水沟、平整背街小巷、种草植绿,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组织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爱我赛阳母亲河”活动,使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观。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人心的巨变,有名的“钉子户”“问题户”变成了“文明户”,曾经的臭水河变成了景观河。
20年太短 就一个“实”字
对于社区的变化,68岁的王莲花看在眼里。“萍儿是我们的老熟人。她是真的为我们着想,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是社区出现问题,她肯定会第一时间到场帮我们解决。”
面对社区治理中出现的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环境整治、小区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刘慧萍积极探索设立了“居民议事厅”,通过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和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创新社区动员方式,带动居民走出来、聚起来。同时,她创新提出的“二四六”民主议事方法,在全市推广。通过她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居民真正成为社区主人,逐步摸索出一条在社区开展自治工作的路子,促进社区发展更加和谐。
为了有一个环境更好的便民服务中心,刘慧萍多方筹资100多万元,每天吃住在工地,在成本上精打细算,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新的服务中心集便民服务、党务综治、协商议事、文化学习、养老托幼于一体,功能齐全。不仅居民办事方便了,还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文化大舞台”给老人们提供乐子,“周末学堂”则让孩子们有学也有玩。
扎根基层的20年在旁人看来可能很长,因为其间包罗着各式各样的家长里短,但在刘慧萍看来却很短,短到一个字就能形容,就是“实”——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社区治理不在难与不难,而在用不用心。这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她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未来我会尽力把多年积累的社区工作经验分享出去,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文/摄)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