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山区在大力发展经济,全力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千方百计节省行政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促使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安居工程提升幸福指数。“住进拆迁安置公寓,一点也不逊色于城里的商品房,舒服着呢”。聊起如今的房子,新港镇荷塘村村民邹太木连连感慨。这是庐山区实施“安居工程”的众多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庐山区紧紧围绕“居者有房住”的目标,把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摆在为民解忧的首要位置来解决。2013年以来新建或配建公共租赁住房5400余套,面积40多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80余万余元,惠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700余户。扎实推进安置小区建设,加快德化小区、王家凹安置小区、贺家垅安置小区等45个居民安置小区建设步伐,同步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功能,把小区打造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区。目前累计建成面积27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00万平方米。为全面做好安置小区的管理工作,庐山区要求各乡镇街道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对所辖区的安置小区进行规范管理,全力打造和谐小区。
社会事业温暖百姓心田。就业是民生之本。庐山区紧紧围绕就业利民、保障惠民、和谐安民的工作理念,广开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免费为广大求职者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83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20人,发放小额贷款2758万元,“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本着医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自2008年起,在确保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庐山区对身患疾病、年度个人负担过重的参保人员,在其享受基本医保报销后,再给予医保“二次补助”。据统计,六年来共有3200多名参保患者领取二次补助金近700万元,年度个人最高补助金额达到6万元。积极探索敬老院转型服务试点,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对全区九所敬老院进行全面改扩建,使其配套设施焕然一新。鼓励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在保障五保老人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向其他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重点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使敬老院较快实现“集农村五保、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和社会老人托老、养老、老年康复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华丽转型。目前,十里街道敬老院成为九江市第一家试点示范单位,入住五保供养对象18名,社会代养老人52名。
在民生开支上做加法,在行政节支上做减法。庐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在已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对全区各独立核算单位的公务接待支出实行全过程管控。同时,对公务购车用车、单位经费支出等进行严格控制,为民务实清风扑面而来。(记者 邹平飞)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