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城市的一定区域当中,卫生是与之始终关联的要素,关系到城市环境的优良,更关系到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卫生城市”的创建,则给卫生这一涵盖广泛的目标,制定了可以参考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卫生城市”已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对一个城市真实环境和综合实力的认可度。2007年,我市成功成为省级卫生城市,2011年,我市成功通过第一次省级卫生城市复审。2015年11月19日,我市再次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这也标志着九江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已迈入了新的台阶。
11月19日上午,来自省卫计委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专家团一行考察了鹤问湖社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庐山区垃圾中转站、德化路农贸市场等地。大到整体环境卫生,小到下水管道的防鼠设备,都被列入考察的范畴。而所到之处的整体环境卫生状况,也屡屡获得专家们的肯定。
在庐山区垃圾中转站内,一个由十二块视频监控画面组成的垃圾中转数字化监控设备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通过该设备,能够及时监控庐山区各个地方垃圾中转的处理流程,减少了管理成本,增加了管理效率。一位专家表示:“在其他城市,还没有见过类似的数字监控设备,九江引进先进设备管理垃圾中转,为创建卫生城市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在考察过程中,无论是整洁的小区环境,还是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卫生城市所关系到的方方面面,都得以彰显。
19日下午,九江市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会正式召开,与会专家当场宣布,我市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复审的成功,也标志着我市创卫工作已迈入了全新的台阶。
近年来,我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跨步前进,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2.39%,绿地率达到49.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65平方米。整治改造街边小巷115条,新建改造公厕80座,改造旱厕14座,新建垃圾中转台22个。与此同时,加强市容卫生环境管理,2015年共清理垃圾死角1800余处,清理垃圾3900余吨。取缔跨门经营4800余处,清理流动摊点5800余个。此外,我市还努力提升环境保护质量,市、县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均比上年下降,圆满完成减排任务。我市还将病媒生物仿制工作步入常态化,2015年1-10月,市城区检测鼠密度为1.41%,蝇密度为0.31只/灯·小时,蚊密度为2.82只/笼,蟑螂密度为0.19只/张。有效遏制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为我市创卫工作增添了新的动力。 (记者 高明磊)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