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展望2015……市长 在九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市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九江人再次感受了一回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各项成果带来的幸福感,并对今年幸福指数的提升充满期待。
拆与建
2014年中心城区210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25亿元,长虹东大道、濂溪大道延伸线、八里湖北大道路桥工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等35个项目建成交付使用;九派诗廊、芳兰组团路网、濂溪片区截污工程、房产交易中心等37个项目基本建成;国际金融广场、绿地ICC大都会、通岭大道、兴城南大道、白水湖环湖公园、第四自来水厂、九江动物园搬迁等138个项目有序推进。
加快改造三马路、考棚路、啤酒厂等片区棚户区,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投入5亿元,整治改造边街小巷278条,改造提升主次道路13条,改造路面14.2万平方米、人行道3.2万平方米,改扩建停车场10个,新增停车泊位1938个,新建改造公厕43座,疏通改造排水管网2.3万米,新增路灯900余盏。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2.9万户、307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1.4万户、154万平方米。
启动火车站广场改造和重要结点立体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完善主次干道人行道、红绿灯、指示牌等设施,加强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市区再新增100辆新能源公交车;继续实施“城市之门”工程,协调推进绕城高速收费站“拆四建二”外移工程。
行与路
2014年九江绕城高速、都九高速星子至九江段、昌九高速“四改八”通远段建成通车,昌九大道九江段建设快速推进;沿江四大板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3亿元,湖牛公路改造、500KV石钟山至洪源输变电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工,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赛城湖大桥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2015年铁路方面: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及长江大桥改造等项目建设,做好合安九、昌九高铁和常岳九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实现与京沪、沪昆、昌吉赣高铁的有效对接,加快融入“北上广”四小时高铁网。公路方面:大力推进昌九大道、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都九高速、修平高速等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彭泽至东至高速公路安徽段建设,逐步打通昌九毗邻地区的断头路。机场方面:全面实施九江机场跑道加厚和通信导航升级工程,启动机场与昌九高速连接线建设。通过构建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多式联运的大交通格局。
安居与乐业
2014年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7.3万套,基本建成8.2万套,其中中心城区新开工1.9万套、基本建成3.7万套,为1.9万户发放租赁补贴。
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为城乡困难群众购买公益性岗位5000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5150元,增长10.3%。低保、五保和精简退职困难老职工提标提补惠及27.6万人,中心城区“三无”人员分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将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确保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为城乡困难群众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4400个以上,培训农民工3.3万人,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改造城市、工矿、林区、垦区等各类棚户区2.2万户,基本建成保障房5.1万套。健全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机制,盘活保障房存量资源。
购与乐
2014年九方购物中心、21世纪家居中心开业,联盛九龙广场、联盛十里老街、喜盈门国际商业广场、禧徕乐国际商业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3家配送中心、13家直营店、15个乡镇商贸中心建成。
2015年增加南昌至九江、九江至上海洋山港航班,支持陆路物流枢纽港建设。拓展物流服务线路,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配送服务水平。推进万达广场、九江新天地、九江茶市等项目建成,加快喜盈门国际商业广场、赣北果品批发市场、天马建材城升级改造、京九仓储物流园、赣电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2014年庐山旅游总人数7516万人次,增长33.9%;旅游总收入623亿元,增长55%。民生·大千世界梦幻乐园、瑞昌红木博览园等建成开放,庐山公路南、北线改造完成,庐山西海“一路三中心”基本建成,庐山索道、阿弥陀佛文化产业园、中国鄱湖水生态体验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
投入2亿元建成濂溪文化生态公园、浔南城市森林公园、九龙山森林公园,建设八里湖等城市绿道系统,新建一批城市小游园,把九江打造成大树成荫、小树成林、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生态城市;推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区易涝地段排涝设施改造,完成龙开河、濂溪片区截污管网改造。
学与医
2014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70.5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补充教师1700名;湖滨片区教育网点优化布局,九江职大新校区、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交付使用,中心城区4所省定标准幼儿园建设顺利推进。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8.4%,“先看病、后付费”模式惠及参合农民61万人,免费救治八种重大疾病病人1.2万名;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50元,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360元。市三医院内科住院大楼、市五医院综合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救助覆盖30万城乡困难群众,实施重大病医疗救助17.3万人次。 (记者陈沽玥整理)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