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无情人间有爱。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很多奋斗在一线的九江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舍小家为大家,用个人小爱铸就社会大爱,涌现了一大批好人事迹。为大力弘扬抗击疫情中显现出身边好人先进事迹的奉献精神,九江新闻网推出《身边好人战疫故事》专栏。
今天,跟随小编一起看看
【高速路口的“守关人”】
的故事
寒冬深夜,当你在温暖的梦乡里睡去时,有这么一个人,正在杭瑞高速瑞昌收费站出口处奔忙。他时而指挥车辆,时而伏案登记。零点过后,昏暗的灯光下,你还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他就是桂林街道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张吉明。
前行:每一次都是“义无反顾”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没有人想到,比新年更早到来的,是这场疫情。
1月23日上午,按照瑞昌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桂林街道负责瑞昌境内高速市区和高铁两个出口的检测工作,张吉明被安排在了高速市区出口。接到任务后,他没有一丝耽搁,立马赶到了指定地点开展工作。
就在几个小时以前,他的妻子和女儿才刚刚从外地赶回家来过年。妻子平时在珠海工作,女儿在澳门读书,春节是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刻,但今年,疫情让团聚变得有些奢望。
也不记得年三十的团圆饭吃了什么,张吉明匆匆扒了几口饭就离开了,这一次,他走的是如此坚定,坚定的有些许“绝情”。
从这天,张吉明就担负起了值守高速路口的重任,只为把好城市“入口关”。
想起上次见到女儿,还是半年前的某一天,女儿放假回家住了几天的场景,这个快50的男人眼眶有些许泛红。
“这次没待两天我就让她们走了。”谈起“赶”走她们的经历,张吉明无奈地笑了笑。是啊,有谁不想和家人团聚呢?但一想到自己每天都会接触到各色人群,甚至可能有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为了大家的安全,自己也是要隔离自己的。
“与其让她们天天提心吊胆,倒不如让她们眼不见为净。”就这样,张吉明“赶”走了她们母女俩。只不过和上次送别的场景不同,这次,他连送都没有送。
因为是国家干部,办理出境手续复杂,加上工作繁忙,之前送女儿去学校的时候,他只能送到关口,然后站在关口的这端,隔海相望,目送女儿离开。
这一次,没有了隔海相望的场景,有的只是藏在内心的不舍。
“她们不在身边,我就没什么牵挂,就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了。”张吉明说。
坚守:这一次依旧“死磕到底”
如果不知道现在是疫情的第几天,翻开张吉明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自1月23日卡点设置以来,张吉明不分昼夜守护在高速路口,每天他都会用一句话、配几张工作图来鼓励自己,这一记就是30多天。
高速路口处,体温检测区、信息登记区、车辆消毒区、临时人员隔离区等区域设置合理、运行有序,说到这个,还有张吉明的一番思考在里面。
工作开展初期,车流量很大,仅一个班次的8个小时里,就登记了900多台车,还要登记测温,时常容易发生拥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吉明想到把检测区延伸到出站500米,这样,就建立了快速通行的渠道,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还记得2月11日晚,一名安徽司机因为通行证的问题,滞留在瑞昌高速路口。春虽至,但夜晚的气温仍然很低,司机没有带过夜的被子,张吉明了解情况后,把自己的被子给了司机。没有被子的张吉明一晚没睡,有了被子的司机睡得很舒心。
小事不小,在高速口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一点也不轻松。要做到24小时不间断对进入瑞昌的车辆登记,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真正做到“不漏一车、不少一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致,还要有耐得住性子的坚韧。
截止到2月24日,高速市区出口防控卡点共登记排查检测车辆9062台次,检测人员16478人次,劝返车辆1587辆次。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张吉明带领值守人员默默坚守地见证。
作为桂林街道分管应急工作的副职领导,“死磕到底”的值守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相较于之前防火、防汛的值守经历,张吉明觉得,和之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场相比,这次的疫情防控,战场是无形的,很难说哪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但即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他们冲在前面,这就是困难时刻体现出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他们的誓言。
【采访手记】当疫情来临时,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上白大褂,奋战在直面病魔的第一线。但在本职岗位上,每个人却又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他们其实也有恐惧,但他们仍然选择勇敢。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是因为我们在明知风险的时候,仍然选择做我们该做的事。
再细细回想张吉明送别女儿的那个场景:
“那天早上,我送她们到出入境拱北口岸,步行至我不能再进入的界线,看着她们出关,而我,则步行到拱北口岸旁海边,站在那里望着澳门,就在那等着她们发回平安的消息。”
而这次,是远处的她们在等待他胜利的消息。
我们,都在等待胜利的消息!(周涛 廖海兵 通讯员 张洁云)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