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是山区县,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普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5177人,留守儿童占比近一半。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不仅在亲情、家教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缺失,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为此,武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把心留住、让爱涌动”为主线,通过“着力搭建留守儿童温暖之家、撑起留守儿童保护伞、精心开展阳光活动”三大举措,全面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留守儿童搭建温暖之家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武宁县从搭建留守儿童温暖之家着手,全面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武宁县乡镇少年儿童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在城区、乡镇、村(社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罗坪镇投入34万元,整合中心小学的部分资源,修建了罗坪镇少年儿童服务中心,给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个温暖的家。当地党委政府每年还安排不少于4万元的经费,用于服务中心日常开支,确保中心正常运转。县城竹岭村社区的留守儿童服务站,设有书法、音乐、舞蹈、心理咨询、阅览室、科普室等14间功能室,由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社会工作者、爱心人士等组成辅导员,为社区3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文化、才艺、体育、心理疏导等全方位辅导。今年8月12日,市委书记林彬杨到武宁实地考察,对竹岭村社区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有效监管,加之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犯的目标。武宁县以目标为导向,强化部门责任,完善关爱机制,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
全县各校把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纳入日常管理、融入育人全过程。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了教师“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制度,积极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关爱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家校联动,通过“万师访万家”活动、安全知识推送等形式,稳步增强家庭教育监护能力。
同时,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县妇联联合县善德社工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开展以“陪伴的力量”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10余场,邀请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到全县各中小学组织家庭教育讲座40余场。团县委组织全县各级团组织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保护活动主题宣传,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宣传活动12次。县民政局创新模式,探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构筑了以“一个网络、三项机制、四大行动”为重点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模式,全面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
为留守儿童开展阳光活动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为了使留守儿童“留而不孤,守而不单”,武宁县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阳光活动,真正让留守儿童快乐参与、茁壮成长。
武宁县教体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如开展全县小学生“三字经”知识竞赛和中学生十九大报告测试竞赛,全县近万名学生参赛;开展“六个一”系列红色活动,购买《雷锋》《红岩》等图书1900余册送给留守儿童。各乡镇广泛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如上汤乡编撰《红色上汤》书籍,组织青少年诵读《红色家书》;大洞乡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建立报告团讲好“三史”、国学教育课。全县各村(社区)开展了许多效果好、趣味性强的活动。如竹岭村社区组织师生到革命烈士陵园敬献鲜花,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白石岭社区与县一小联合举办“绘画家乡乐器诗歌”比赛,让孩子们把家乡变化画出来、唱出来。
把心留住、让爱涌动。武宁县委县政府全面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不仅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将主题教育活动扎扎实实落到了实处。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