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高,来自坚守。这是对江西省首批援疆支教教师、共产党员付春水最完美的诠释。付春水来自永修县虬津中学,2018年5月,作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的他,积极响应国家“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毅然报名援疆,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江西省首批165名援疆支教教师中一员。同年8月底,被选派到江西对口援助县——新疆克州阿克陶县的雪松中学支教。一年多来,他在帕米尔高原上播洒热血,争做边疆教育的守望者,争当支持边疆教育的追梦人……
付春水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高伟俊供图)
不忘援疆初心,牢记教育使命
初到边疆阿克陶县,付春水老师既要调整生活习惯,又要克服气候干燥导致的嘴唇发裂、鼻血常流的困境。如果说克服语言沟通障碍、适应边疆自然气候容易,那么长时间在边疆支教,最难克服的就是久别亲人的孤独与寂寞……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援疆支教的初心。是什么精神和动力让他选择了坚守?是心中那份神圣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他常说:“作为党员,要不忘初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省级名师,我更应感恩党和政府的培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才华,给偏远地区的边疆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能为新疆农牧民贫困家庭托起明天的希望、促进民族团结融合,是我援疆支教的最大心愿!”正是心中有这份大爱,付老师便用实际行动滋润着这块土地。
支教工作,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责任与担当!2018年10月,他被阿克陶县委组织部任命为雪松中学校长,主抓学校教育教学。为适应新的岗位,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经常晚上加班钻研学校管理,统筹规划,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刚任命他为校长职务时,工作压力大,导致他经常寝食难安。有一天早晨,竟闹出一个笑话:他洗完脸,竟把皮鞋刷,当成梳子来梳头!第一个月下来,他竟然瘦了5公斤。事无巨细,作为校长的他都亲力亲为。很快,他就适应了新的岗位。作为领头羊,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他勤于调研,常深入各科室年级和教师办公室调研指导,经常与师生交流谈心。
为边疆舍小家 倾注一片心血
作为雪松中学江西支教组的党支部书记,付春水在第一次支教教师开学工作会上就强调:作为援疆教师,不能奉献,是遗憾;不愿奉献,是耻辱!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不管工作有多苦、多累,他都毫无怨言。有一次,上午接到通知,要他赶到克州参加14时的实验教学安全工作会。开了5个小时的会后,他花5个小时坐班车回到驻地,又接到电话,要参加紧急会议,那天,直到第二天凌晨2时许他才回到宿舍!那一次,晕车的他,两餐没吃饭、中间没休息,疲劳至极的他硬是买了三瓶冰矿泉水冲脸,才得以坚持下来。
顾大家就要舍小家!去年寒假,他与妻子一起送大学毕业的女儿北上工作,妻子不舍,泪流满面,而丈夫又要西行万里援疆,冰冷的家只留下孤单的她。微信中,妻子动情地说:我等你们回家一起吃饭……这一顿饭,一等就是漫长的4个多月!谈及此事,付老师总是热泪盈眶。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作为省学科带头人,付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名师工作室”和“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师徒结对、“订单式”送教下乡为活动载体,通过培训讲座、示范课和励志报告等形式,带领团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教师也在迅速成长,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教研风气!
以崇高的师德赢 得边疆人民赞誉
在第35个教师节表彰中,受援地阿克陶县授予付春水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所获3000元奖金,他全部捐了出来。他说:“我感谢县委、县政府对我工作的认可,阿克陶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奖金我一定要全部捐给牧区的贫困孩子!”在他的影响下,获此殊荣的其他4位老师,也纷纷把奖金捐赠给了贫困学生。
付老师常教育其他老师:酸甜苦辣,皆为人生财富;吃苦耐劳,也是人生收获!一年多来,他带领支教团队燃烧激情,辛勤耕耘,成果丰硕: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学成绩普遍提升,学校管理规范给受援校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此,他很欣慰,也很自豪。一年多的援疆支教生活,丰富了付老师的人生经历,也提高了他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作为支教教师的典型代表,他还接受了江西教育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在他的带领下,雪松中学2019年初被授予“自治区常规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殊荣。今年的中考,雪松中学又荣获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全县第一名的佳绩,付老师和他的团队向阿克陶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付老师在接受浔阳晚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将个人的职业规划融入一个国家的援疆事业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秉承“忠于初心,勇于担当,善于示范,乐于奉献”的支教精神,付春水老师将继续带领他的支教团队,用责任、担当与奉献,去谱写教育援疆的新篇章!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