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身是保护区局机关所在地,在岁月的洗礼下,院落环境显得有些杂乱。但是,现在走进站内,映入眼帘的却是整洁的地面,围墙上装饰了生动形象的鄱湖生态画卷,四周环绕着规整的草坪,不经意间,还能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声。
吴城保护站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内的宣传展图
据了解,该站在2011年有过一次简单的翻修,因经费问题站内绿化等设施未纳入整修范围,因此看上去还略显得陈旧。就在今年12月6日至10日,江西省将举办“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在此生态盛宴即将到来之际,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此次活动公众自然教育活动的负责单位,也是此次活动的重要观鸟点,保护区坚持以标准化建设筑形象,精细化管理升品质,制度化规范出成效,差异化定位建品牌的理念,全力推进环境、配套设施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改造。
吴城保护管理站舒国雷站长告诉中国江西网记者,“以前站里除了房子就是野草,拍照看鸟更是难上加难,但如今经过一番改造,所有房子由里而外全部进行了一次翻新,地面草坪也变整洁了。这几年,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候鸟救护场,让公众近可以距离观鸟,感受候鸟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吴城保护管理站内还建设了全省首个最全面展示生态环境的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该中心通过文图展板、全息影像、白鹤标本等全方位向来访者展示并科普候鸟的迁徙情况及鄱阳湖湿地四季变换历程,让来访者充分了解鄱阳湖生态、历史、人文情况;同时,还将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展出大量影像资料和实体标本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VR、AR等手段,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来访者能够亲身体验鄱湖生态美景,营造出浓厚的生态科普氛围。
“我们还在保护管理方式上推陈出新。”舒国雷表示,“之前巡护几乎靠人力行走,现在不仅驾驶了汽车,还用气垫船和无人机,实现了海陆空多种巡护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工作人员的巡护方式。”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