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发掘和培育优质的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促进我市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文明办举办了九江市首届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本次大赛共有来自13个县(市、区)及3个功能区150余个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参与,通过县级选拔推荐、市级现场展示,其中35个项目荣获市级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5个。现将获奖项目在线上陆续展播。本期推送二等奖项目简介:
自2015年以来,湖口县特殊教育学校始终本着“不落下每一个、不抛弃每一个,为每一个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根据家庭需求和学生学情组建送教上门助学支教志愿服务队,确定送教对象,每周一次,实施“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送教服务队依据《江西省残疾儿童少年能力评估表》,从沟通能力、认知等七大领域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家长进行详细交流,并制定个别化教育康复计划。送教课程涵盖言语训练、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书法练习、动作康复、音乐游戏等,着力实施教育与康复双重服务,全面提升教育及身心康复效果。
送教上门过程中,老师们不仅为孩子送去知识,还经常为孩子送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家长坚定信心、克服困难。
因为爱,教育从未止步,因为爱,送教从未停歇。送教上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身体的康复,更是党和政府对特殊学生家庭的关心、关爱。“送教上门”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项平凡而艰辛的工作,但我们会一直把“送教上门”延续下去,不断学习和完善,用行动延续爱与责任,用真情传递爱与希望!
“圆亮爱心书屋”志愿服务项目是“乐观向上”爱心团队的志愿服务项目之一,项目主要由扎根边远山区19年的陈圆亮老师负责。
杨梓镇是彭泽县最边远的乡镇,位于“两省四县”(安徽省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都昌县、鄱阳县)交界处。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各种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一名教师,陈圆亮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杨梓镇没有书店,想要买书看书都需要赶往100里外的县城。于是,陈圆亮和爱人一起商量,决定创办“爱心书屋”。2019年,他们自费投入7万元完成房屋租赁装修,书柜、桌椅、书籍等置办。2020年,“圆亮爱心书屋”正式对孩子们开放。于是,夫妻两人白天上班,下班和节假日就打理“爱心书屋”,研究阅读群体需求,精心挑选书目,义务给当“图书讲解员”,陪伴孩子们阅读,并向广大家长和成年人普及教育学、育儿心理学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在3年的时间里,“爱心书屋”共投入了近20万元,接待孩子和家长近4万人次,为孩子们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爱心书屋”的事迹也深深感染了诸多爱心人士,不少企业和个人捐款捐书,帮助孩子们阅读。
柴桑区红十字志愿者协会,2016年6月开始组建,2017年正式注册成立,2019年成立党支部 。同年公众号“柴桑小红人”正式向社会推送。2018年5月15日起,九江市柴桑区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开始设计并实施以“柴桑红,血髓恩”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特色专业项目。本项目以为拯救生命为主要目标,通过带头引领、社会宣传、团队建设、专业培训、力量凝聚等为主要项目抓手。5年来,凝聚志愿者231人,累计开展宣传活动76场,参与10123人次,发放宣传单18300张;开展专业培训14次;无偿献血从2016年的1534人次、年献血总量从583200ML到2022年10月底3124人次、年献血总量1084100ML,逐年递增。5年来累计发动群众16743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存入中华骨髓库2276余人,占全市入库总人数30.1%,截至2022年10月31日九江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38例,柴桑区成功配捐9例,成功匹配率占九江市成功匹配的23.68%,让9个受捐家庭重获希望。“ 柴桑红,血髓恩”项目在省、市 、区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以红十字人道 、博爱 、奉献的精神为宗旨,牢记使命 ,忘我奉献 。走进社区,街道,工厂,公园广场宣传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知识。倡导市民们积极参与,科学认知。通过开展活动柴桑区献血总量年年攀升 。“ 柴桑红,血髓恩”项目是柴桑区红十字志愿者协会自组建以来一直倾力打造的以“三献”为主的一项特色项目之一。九江市精神文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大力宣传提高老百姓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知晓率,提高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落地本土乡村振兴,柴桑区巾帼志愿服务联合会实施:九瑞有爱 益路同行--乡村儿童赋能公益课堂项目,通过关爱赋能-自信发展- 振兴乡村的服务理念,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儿童热爱乡村、振兴乡村的理想和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乡村振兴必须促进乡村儿童发展,柴桑区巾帼志联会深入调研发现,狮子街道的狮子中心小学和鸡岭村希望小学55名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匮乏,社会综合素能待提升,赋能拓展、能力提升、情感陪伴、心理守护是他们迫切需要,内容丰富的公益课堂可以较好的满足他们发展需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柴桑区巾帼志联会成立于2017年,获得九江市优秀社会组织项目和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具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通过链接社会爱心力量,筹集九瑞公司专项资金3万,凝聚爱心人社和志愿者、社工,开展书法、国画、武术、阅读和校外研学等公益活动,赋能乡村儿童成长,增强自信和综合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项目实施获得资方、儿童及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倡导关爱儿童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范围。
“西海绿”融入“讲解红”项目依托庐山西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招募和管理制度,是以庐山西海导游志愿服务队为主开展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该项目充分挖掘“柘林大坝精神”和“移民文化”等本土红色文化底蕴,结合绿色生态资源,突出“重传承、重内容、重演绎”,让本土文化“热”起来、“活”起来,在“西海绿”中融入“讲解红”,在导游讲解中不断讲好红色故事、讲好西海故事,同时以集中式便民服务为主要形式,定时定点地提供游客盼切、急需的志愿服务,如景点问询、安全提示、道路指引等,并免费发放景区宣传画册、导览图,为来自各地的游客排忧解难。该项目注册志愿者共30人,过去两年共开展服务30次,参与志愿者共800余人次,服务对象2万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长16120余小时。
“情暖夕阳 医路相随”养老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省红十字会审批,是江西省红十字会2022年成立的养老志愿服务30个项目之一。
项目活动实施对象:高龄、残疾、独居、失独等老年人群体。
2021年5月31日江西省“博爱大使”徐雅茹(团队领头雁)在范镇敬老院再逢99岁老人文兰妹(此照片荣获江西省红会授予的2021年度“金镜头”奖)
队伍建设
团队成立于2016年7月,2022年4月瑞昌市红十字会联合卫健委成立瑞昌市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人民医院为分队。现有注册志愿服务队员861人,45岁以下青年志愿者730人。利用自身医-护-药优势,以各临床专科技术骨干为主的团队。志愿者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期间参与志愿服务。
队伍管理
规范志愿服务队伍管理,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队伍业务培训,培养业务骨干。
项目活动
1义诊筛查
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白内障、前列腺、颈动脉硬化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免费筛查,对筛查有问题的,会建立健康档案,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跟踪随访。
2健康宣教
志愿服务队走进老年大学、敬老院、社区、乡镇,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3暖心陪伴
依托本院医养结合中心平台,团队为周边社区老人开展免费中医康复保健、心理健康讲座,节假日举行慰问,同时还配备免费各种生活娱乐设施。
项目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服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项目成效
两年来,团队共开展服务24次,参与志愿者450人次,服务对象2800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长1800小时,帮助本市老年人解决270余个具体问题,有效的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网络平台——医院公众号、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宣传,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提高了社会公益意识,加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
“情暖夕阳 医路相随”养老志愿服务是一个常态化项目,团队今后将做到义诊常态化、关爱常态化。
修水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家庭比例高,修水暖冬志愿者协会是一个助学为主的慈善组织,从成立起,采取一站式助学方式,即每月定期发放助学金,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长期定向资助50多名贫困学子。经过实践,发现贫困学子群体普遍存在自卑、内向、孤僻、不自信等倾向,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者,主动思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党支部、理事会通过调研、策划,创投了“栀子花开”公益夏令营,旨在在解决“家贫”时,同时解决“心贫”,扶贫与扶志同步开展。
“栀子花开”利用夏令营形式载体开展公益活动,以“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理念,通过红色教育、爱国教育、心理辅导、励志教育、人文知识、礼仪培训等,培养孩子自强、自立、自信的健康人格,实现超越自我。该项目连续五年投入资金约25万元,直接受益学子260人次。通过夏令营,孩子们更加开朗,更加自信,综合素质明显提示,懂得感恩。有23名贫困学子走进大学,项目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两次被团市委授予优秀项目奖。
“栀子花开”公益夏令营的最主要价值是:创新了公益活动模式,可运用于解决群体性问题,能嵌入个性化主题,具有实施的精准性,具备可复制推广性。我们将与时俱进,把好事做好,把小事做精,让“栀子花开”夏令营赋予更多时代内涵和精神,传播人间大爱,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实现人生的蜕变。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