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明实践员大家谈”征文活动
相关报道链接↓↓↓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大家的优秀作品吧!
新时代“文明实践”我来说
我是杭口镇茅坪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村里的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员。
曾是村民口中的“大傻瓜”
在2017年,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在深圳的高薪工作,放弃了自己从事了十年的教育事业,走下三尺讲台,回到了这个小山村。是什么让我做出这样“傻”的决定?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这个思想落后、民风彪悍的小山村,变成开遍文明之花的世外桃源。又或许是从学生时期起就一直深受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所影响,认为要想改变落后的乡村,先得改变落后的思想,而我实践梦想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时临近春节,县里要求城乡禁燃烟花爆竹。我便主动请缨,说服村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组织起一支宣传志愿服务队。大家敲着腰鼓、扭着舞步,挨家挨户做宣传。那是村里开展的第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虽然下着小雨,但大家却热情高涨。从那以后,村里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文体表演、上户慰问等形式开展得越来越好。
也是百姓心里的“小棉袄”
村里志愿者服务队里的阿姨经常说,我有时候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每一个有需要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文明实践的魅力和温暖;有时候就像一个开心果,走到哪里大家都觉得乐呵呵的。村里的孤寡老人彭瑞秀,儿子早亡、儿媳改嫁,祖孙俩相依为命。我便组织志愿者一起上户帮老人家打扫庭前屋后,送去生活物资,聊聊家长里短。在得知小女孩突然退学,心里十分着急,便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并把她带回来,做饭给她吃,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在了解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后便和村“两委”一起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经过努力孩子三天后重返校园。现在她已经考取了大学,踏上了大学之路,这是我感觉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还是大山深处的“大喇叭”
党的政策方针、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信息,一直都是时时学习掌握。今年4月27日,虽已有9个月身孕,想着快要待产了,后面会有一段时间不在岗位上,就抓紧时间拉着乡亲们在村头的大树下组织学思想、践行动的“板凳宣讲会”,带头宣讲,把学习资料发放给每一个村民;在孩子出生前三天,仍挂念着村里的文明实践活动,会经常打开村里监控,看到村里的大妈和孩子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悠哉地跳着舞,感觉心里暖暖的。
2021年5月,有幸获得江西电视台对我个人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市县媒体也掀起了宣传热潮。
更是乡风文明的推动者
我在工作中积极和村“两委”一起谋划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三个一”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即优化“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功能设置,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模式,规范整理村级档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各项工作。2022年5月6日,茅坪村乡村治理经验做法获《乡村干部报》头版头条报道。
一是不断探索优化“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功能。
村里刚开始开展“三化”建设的时候,我就成了村里党建“三化”宣传小窗口,每次都能很好地将村里的党建工作向来参观的人们讲解得非常细致。后面在实际工作中和村“两委”干部们一起不断巩固拓展村级“三化”建设成果,并探索优化“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功能,积极号召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就连邻居家的老人也被我的热情所感染,加入到了村里的乡风文明宣传队伍中,和志愿者们一起在村里道路上清理垃圾等。
利用自身优势最大程度发挥文明实践功能室。我在进入村委会之前一直在学校从教,对孩子们也是十分喜爱和熟悉,便和村“两委”一起整合村委会现有资源将村里妇女儿童之家、童心港湾、青年之家、少儿服务站、关工委、老年体协等整合布置成8大功能室:明德学堂、电子阅览室、古筝室、琴棋室、书画室、颐养之家、室内舞蹈房、志愿者之家。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各种关爱活动,在近几年不懈努力下,村里的小朋友、老年人、妇女同志们都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温暖和关怀。
室外完善“广场+舞台+公园”活动场所。还和村“两委”一起在“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广场搭建百姓大舞台,建设火龙果主题公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使得活动开展更加便利,整体功能大大提升。老人、妇女们晚上在新时代文明广场跳着广场舞,孩童们则在火龙果公园肆意地玩耍着,时不时地响起一阵欢笑声。“要让在家里的乡亲们感受到幸福,让在外打拼的乡亲安心”我在心里默默地下定决心。
二是创新“三个一”模式 赋能乡村治理。
我同时在近几年的村务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同事们一起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一是健全网格体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村统一划分综合网格,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健全“党支部——党小组——N名网格员联系户”的特色网格,绘制“网格分布图”,实现网格无缝衔接、地域农户全覆盖。二是配强网格队伍。实行一党小组一网格,将38名党员划分成7个党小组与7个网格重合,所有网格员原则上由党员担任,将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五老”人员、“德高望重”人员、“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等纳入到各个网格,现有网格人员33名。三是明确网格队伍职责。依托“板凳会”“屋场会”深入村组宣讲党的政策、听取民情民意,进一步协调发挥乡村治理中组织员、宣传员、调查员、调解员、监督员、参谋员等作用,开展多元化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网格化治理铸“魂”。
并尝试探索数字化赋能模式。一是硬件配备到位。在“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内外安装10个摄像头、1块电子显示屏,结合“平安建设”雪亮工程安装5个村域摄像头。二是信息收集到位。组建了一支7人的网格信息员队伍,平均年龄40岁且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采取微信群“大群+小群”的模式,及时收集、处理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网格成员做到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三是宣传推广到位。建设“乡村小喇叭”,每个网格安装喇叭,由“村级播音员”定期播放宣传政策、农技农业知识、通知通告等,村里的广播里可以经常听到我的播音。
三是开展“党建引领志愿行 乡村治理更高效”志愿服务。
因为自身性格比较热情开朗、随和,村里小到3岁孩童,大到80岁老爷爷、老奶奶都和我成了朋友,大家也都特别喜欢我。“今天有个比咱妈年纪还大的伯母说跟我就像姐妹一样,我这心里喜忧参半啊!”“我喜的是她们都好喜欢我,忧的是我才30啊!”但是心里更多的是幸福感,大家都是特别喜欢我的,要不然怎么会在短短的几年光景里就在茅坪村掀起了一股志愿风。我根据不同人群建立了不同的志愿者队伍,服务于不同的人群,成立了5支志愿者队伍,例如组织村里的大学生们成立了“青鸟飞渔”志愿者队伍,利用寒暑假大学生返乡期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更好地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于是深化村志愿者服务行动,发挥“网格员”作用,依托“环境卫士”“蒲公英”“青鸟飞渔”“法治阳光”“文明新风”5支志愿者队伍,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促进环境治理、法治宣传、矛盾调解、关爱活动、移风易俗五大重点工作,通过志愿者纽带,延伸村级服务触角。三是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场所布置、资金投入、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等制度机制,推动了我村19名幸福“入家”老人享用营养餐。
“物阜民丰 美丽茅坪”是茅坪村所有人的愿景,也是我一直致力想要达成的愿景。如今的茅坪村在各级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下,无论是乡风还是各项发展建设,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深知这不是某一个个体的努力所能达到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梦想和村民们的美丽乡村梦想都在慢慢地实现。
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初恋”情结
我是今年8月份考入乡镇的公务员,根据分工安排,由我担任宣传员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员,统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在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我从“初闻不知曲中意”到“再闻已是曲中人”。我感到这是一项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也收获了快乐和感动。
我很荣幸,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来到了这个拥有6万多人口的农村大镇——土塘镇工作。更让我感动的是,在2022年的秋天,我在这里收获了“初恋”——土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之所以会擦出爱的火花,源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价值所向,就是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性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围绕理论政策、科学理论、文娱活动、移风易俗、主流价值等5项重要内容推出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服务蔚然成风。
9月29日,我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员,参加了我县举办的“‘爱在都昌’不要彩礼要幸福 都昌县首届集体婚礼”,在活动中,新人们身穿中式礼服,先后进行了跨火盆、过马鞍、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撑杆挑盖头、结缨结发、交杯酒等,我认为这是一次形式新颖,意义深远的活动,同时全县这么多人包括领导们见证你的婚礼,这样的婚礼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以后有机会,我本人结婚的时候也要参与这种活动,这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弘扬文明新风的具体体现。
10月1日,在国庆和重阳双节到来之际,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我镇铺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铺里村举办“小积分激发大文明”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为在场的老人一一戴上了红围巾,同时发放节日米粑,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让在场的乡亲们感受到志愿者们的暖暖情意。此外,活动当中志愿者们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积分细则,比如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的积5分等,对积分排名靠前的群众进行了集中表彰并兑换奖品。“积分制”活动在群众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变被动为主动,让文明走进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参加了一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后,更加坚定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初衷是对的。在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日常无缝对接。尤其是在10月16日上午收听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我备受鼓舞和启发,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其实,一开始报考家乡这边的公务员,也是想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以前在网上也了解了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而这方面的问题我是最清楚不过了,因为我本人就是留守儿童,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考上了大学并且现在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幸运,由于缺少陪伴、互动、沟通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产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留守儿童的放学大本营,他们在这里读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互动,感受大家庭氛围,从而产生“南风效应”,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作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员,当有力发挥好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阵地”作用,与广大志愿者一道,将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寻常百姓家,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展担当,激励人们在自信自强中强骨气、增志气、添底气,在守正创新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小乡镇里的“山河巨变”
正式上班后,我成为一名范镇新时代文明所的文明实践员,经常前往各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里留守儿童和老人多,活动基本都围绕这两类人群开展。长春村正当壮年的李小乐,在活动中显得格外突出。
每次在长春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他基本都在场认真聆听。我曾经好奇地询问他的身份,“李小乐啊,他是老党员了,每次村里有活动,他只要有时间都会参与。”长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员雷群告诉我。今年三月,瑞昌市突发疫情,全城都严格按照市里安排各司其职,保卫家园。范镇镇村干部、志愿者们轮流严守在路口,李小乐当时以开货车为业,他给村里发来消息:“这一次,我参加了团市委的志愿活动,给医护人员送餐。”
每天早上5点,初春的天还没亮,李小乐就起床,开始辗转于取餐点、隔离医院、医院等场所,为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送餐,在8点前送完所有的早餐。团市委安排了每位志愿者送两餐,他主动请缨:“我可以三餐都送!”就这样,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李小乐每天奔波在送餐的一线,确保抗疫的“胃动力”。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是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前些年存在留守老人独自在家逝世,身后葬礼却极为浩大的情况。对此,范镇已经推行移风易俗工作多年。十年前源源村李腾木家老人去世,村干部与他们家也有血缘关系,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老人家生前我们都照顾得很好,葬礼本来也想风光大办,但是经过他们的劝说,我们也改变想法,决定只宴请至亲一起送走老人。”今年,源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员李洪荣带我前往李腾木家,他的叔叔李代希年近百岁,每天都在家门口晒太阳、看报纸。原来,李代希一生未婚,无儿无女,李腾木就把他接到家里照料,每天在市里做事,每餐都回家为叔叔做饭。
为了改善村里老人的生活,让外出的年轻人放心,八月以来,源源村河下李中心村筹措资金,请全村老人吃早餐,并为部分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扎扎实实地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早上五点,我们夫妻俩就起来煮一大锅粥,还要加上红枣增添营养。杨小洪、刘菊香、郭林英三个人每天从市区来回做志愿,说不辛苦那是假的,但只要老人们高兴,我们就跟着开心,辛苦点也是值得的。”李洪荣分享道。
2014年,李洪荣放弃二十万元年收入,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所老年之家,以慈善养老、服务养老、商业养老三种模式,通过“以富补贫”方式,维持着养老院良性循环发展。这一举措,破解了“老无所养”的难题,撬动了乡村善治新格局,获得了央视《谁是英雄》栏目报道,李洪荣本人也受邀参加央视七套《聚焦三农》两会专题节目。“养老互助”成为源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点名片。
在新时代养老上同样交出优秀答卷的还有高泉村。高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村“两委”的核心领导力,不仅逢年过节请全村老人欢聚一堂共庆节日,400平方米门球场上每天都有老人们精彩的门球赛,还多方筹措资金为26户独居老人家门口统一安装监护视频摄像头,不仅实现高泉村部视频室实时观测,子女也可以通过手机联网同步查看。同时,所有留守老人们的手机通讯录第一联系人都是村支书李广华,方便老人们随时联系,高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员成为了老人的好管家、贴心人。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多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范镇群众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帮帮团”和乡里乡亲的故事
江西省德安县源口村是一个水库村,源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帮帮团”服务品牌,从一人到一支队伍,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这支红色队伍成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他们把志愿服务覆盖在全村的边边角角,把人间温暖传递给乡里乡亲。
大槐树下的“板凳课堂”
8月处暑,前后一个礼拜,集结后的“帮帮团”身着志愿宣讲服,通过“群众需求点单、实践中心派单、小红帽宣讲员接单、百姓群众评单”机制,在接到群众需求下单后,指派理论宣讲服务队,和村民一起,人手一个木板凳,围坐在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一堂课下来,村民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也见识到了许多新鲜词汇,更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充满泥土味的宣讲、矮板凳拼在一起、搭起通往理论知识的阶梯。理论宣讲员把“板凳微课堂”开到了荷塘边、树荫下、农家书屋、田间地头。授课讲师说文解句,把农民群众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来,极大激发了群众学习理论的内生动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亲情连线”让留守儿童温暖过年
节日的氛围愈来愈浓厚了,8岁的黄诗雨坐在书桌前,他习惯性地向西屋张望,那是父母的房间。阳光洒进来,孩子显得有些失落。黄诗雨的父母在美国的富士康工作。中秋夫妻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异国过年,无法和家人们团聚,孩子成了最大的牵挂。不过通过和家人视频通话,夫妻俩发现孩子在老家过得挺好,村里时不时有“帮帮团”志愿者来帮着“带娃”,这让夫妻俩很放心。
村里来了一批志愿者,给孩子送上了节日大礼包。“做月饼”“猜灯谜”,一系列的假期活动让留守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带来了更精准的关爱。“帮帮团”建立“志愿服务手拉手”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和图书阅览室打造成“儿童快乐家园”。孩子们被书籍读物吸引,常常一大早就过来,整天“泡”在活动室里,舍不得回家。
乡村“百叟宴”欢乐度重阳
“开席喽!”10月4日重阳节,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吆喝,源口村第五届“我们的节日”重阳百叟宴正式开席,199名老人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百叟宴”现场,采茶戏、二胡独奏等传统戏曲、歌舞节目轮番上演。此外,头插茱萸花、品尝重阳糕、互敬菊花酒等各式各样的重阳节传统习俗体验受到大家喜爱。红烧鳊鱼、黄花炖鸡、奶黄包、东坡肉……不一会儿,丰盛的菜肴被志愿者一一端上桌。
源口村“百叟宴”由村“两委”、当地乡贤和“帮帮团”志愿者共同举办,以“孝、乐、寿”为主题,用爱心创意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不仅有本村老年人参加,周边村庄的老年人也会慕名而来,共享欢乐。活动除宴席外,还有采茶戏、传统戏曲、歌舞等艺术表演,头插茱萸花、品尝重阳糕、互敬菊花酒等重阳节传统习俗体验也深受村民的喜爱。
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们“舌尖上的幸福”,解决全村17个村民小组共168名70岁以上老人就餐问题,源口村结合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新建村党支部,开办了“幸福食堂”,4名“帮帮团”成员义务当起了外卖员,提供一站式配送服务,让老人们不出家门尽享幸福“食”光。
要让爱心饭菜做得走心,还得听听老人们的心声。该村每周都会征询老人们的口味,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购菜员按需配菜,准备软硬合适、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合理均衡的套餐食谱,并予以公布。
77岁的村民骆方财,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是位留守老人。自从幸福食堂运营以来,他每天足不出户就能收到配送上门的外卖,顿顿有了着落。“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这里的饭菜荤素搭配,干净营养,我喜欢吃,吃得也放心。”骆方财对“幸福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帮帮团”和乡里乡亲的故事仍在每天发生,源口村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成性中心”作用,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满足群众关切,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乡风文明之花绽放。
一次特别的志愿服务活动
大概是一年多前,我穿上“红背心”成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名志愿者。
在一年多的服务中,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第一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穿上志愿者背心踏上防疫卡口的那一刻,也是我第一次站到一线面对未知的疫情,老实说,心里实在是无法安定。第一夜在卡口,我感受不到倦意,只是不断擦着总能从口罩里钻到眼镜上的雾气,一同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叔不断地跟我聊天,想舒缓我这个“新兵”难以掩饰的紧张,一会聊到他疫情前火爆的生意,一会描述他曾经走过的大好河山,尽管我多次强调我是武宁人,我听得懂武宁话,他还是迁就我用他标准的“武普”陪我聊天,虽然已经是凌晨,他的故事还是会被偶尔过卡的车辆打断,每每有车过卡,防疫工作人员将车拦下,他就拍拍我准备起身的大腿“坐到,坐到,你先看我弄个搞,等下你来。”深夜过卡的车不算多,但他也起起坐坐地送走了十多辆车,每次他都能找到新的理由把我钉在板凳上,直到我被他读书时的糗事逗笑,他才不再拦我,背着手拎着扫码牌跟着我去对车辆进行“四查一戴”,当我遇到不确定的事项我便下意识地回头看看他,他点头,我才放心询问下一项。
之后的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偶尔也会跟大叔一组,这时我不再“一问一回头”,在高峰车流的潮头,我与大叔已能够为卡口防疫工作者切实分担压力,成为抗疫防线中,没有杂质的一块“红砖”。
现在见到大叔的时间逐渐少了,或许牢固的防疫措施让他之前跑火的“生意”又有了起色?无数像大叔这样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着不同的行业,火热地感染着身边的人,我也无法忘记,成为志愿者的第一个晚上,身边说着别扭“武普”的志愿者对我开展的小小志愿活动。
“小文明”激发乡村“大文明”
又到五星评比时,城子镇白马湖村民程世东笑得合不拢嘴。
日前,九江市柴桑区城子镇白马湖村村民程世东再次获得城子镇白马湖村星级文明户。当村干部提着文明评比奖励来到他家时,屋内干干净净的地面,摆放错落有致的家具让人眼前一亮。“我以前是个“出名”的懒人,但大家都在你追我赶,我也不好一直不变。”程世东不好意思地说。
程世东原是城子镇白马湖村建档立卡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夫妻二人不断改善生活条件,于2020年实现高质量脱贫。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程世东都自觉积极参与,在一次次的文明评比中,他们深知只有靠自己双手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夏季,面对持续干旱,秸秆焚烧也到高发期,程世东夫妇二人来到村委会,主动提出担任秸秆焚烧巡查员,每天巡查在乡野间,用行动践行“秸秆禁烧,人人有责”的责任与担当,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和谐村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城子镇白马湖村以宣传教育为主,从规范引导入手,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清洁家庭、身边好人等文明建设活动,涌现出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文化的志愿者,他们是党员、是人大代表、是党代表、是小组长、是学生、普通群众……他们入户走访、上山下乡,争当宣传员、劝导员,凡人善举不断涌现。说起志愿服务,村民张春明深有体会。今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我村因处于和瑞昌市交界地段,防控形势更为严峻,为守好“最后一道防线”,今年55岁的党员张春明挺身而出,毅然投入到白马湖村疫情防控队伍中,认真配合做好返乡人员排查、疫情防控卡口值守等工作,每天过着防疫卡口和家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默默地坚守着一方净土。当问及他为什么没有外出工作时,他不紧不慢地说:“这段时间一股脑栽进了疫情防控,已经错过了上半年找工作最佳时机,但看到这么多群众志愿者跟着一起参与进来,我感觉自己真正实现了一名党员的价值”。
用“星”助力文明创建,以情共建美丽乡村,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擦亮乡村文明本色,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让这个小村庄在“安静”中“热闹”起来。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