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红白喜事’,既收人情又要办答谢酒宴,大操大办既铺张又浪费。一场‘白喜事’下来,少则花费十来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现在通过移风易俗,省时省钱省精力还不丢面子。我母亲刚去世花费不到1万元,还办得热热闹闹。”城门街道红心村村民黄支木由衷感慨地说。
近些年来,城门街道各村居民争着办盛宴、高婚聘,人情消费逐渐掺杂了一些功利意识和攀比心理。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办理丧事时,为尽孝心“死要面子”,吹吹打打,占道搭台;酒席越来越上档次,各类事宜钱味越来越浓,人情味越来越淡。有条件的讲排场、比阔气,没有条件的也要硬撑门面,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加重了家庭负担,影响了正常生活,带坏了社会风气,有的引发治安案事件。
以上现象,群众大多碍于面子,认为不能比别人差,不惜举债,照做不误。只要有人上门劝导,很多人就会借坡下驴。城门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探索采用乡风文明劝导新办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主要做法是:
每村(社区)聘任3名有声望的乡贤人士作为乡风文明劝导员,颁发聘书,明确工作职责和方法,规范开展乡风文明劝导工作。街道将各村乡风文明劝导员工作开展情况不仅纳入本村(社区)意识形态及宣传思想文明工作年度考评,还将与劝导员本人待遇直接挂钩,街道每月对劝导员考核一次,采取积分形式年底排名发放奖金。实际工作中,乡风文明劝导员发挥了“四员”作用,具体是:
一是当好“示范员”。劝导员们率先垂范,带头在自己家中按新农村建设相关要求开展环境整治,做好门前“三包”工作,使庭前屋后保持干净清爽,成为美化村庄的榜样。同时,组织劝导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自我约束,革除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陈规陋习,助推移风易俗良好风气在全街落地生根。
二是当好“宣传员”。劝导员负责宣传村规民约,通过走村入户、闲谈交流、座谈会等方式,把孝老敬老、文明出行、协商处事等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的一些好故事讲解给村民,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守好村规民约;劝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城门身边好人榜”等评选活动,将“遏制农村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作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三是当好“调解员”。文明劝导员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作用,通过三言两语、身边故事把矛盾悄然化解,把村民的烦心事办成舒心事,保证家庭矛盾不出小组,邻里纠纷矛盾不出村(社区)。
四是当好“监督员”。充分发挥好劝导员的监督职能作用。劝导员平时在出入村组过程中,查看卫生、柴草堆放等整治情况,若发现有乱扔垃圾、乱说脏话、破坏公物等现象,及时制止,并且做好正面引导,引导村民爱护环境、爱护公物、文明办事、文明讲话。同时,劝导员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各村(社区)反馈,各村(社区)收到建议后及时交街道办理。
今年以来,劝导员们共发放《乡风文明倡议书》2000余份,劝导制止乱扔垃圾、柴草乱堆乱放、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50余次,劝导取消了15场红白喜事宴席。如今,婚丧嫁娶新办简办在城门街道农村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乡风文明劝导员,劝出了文明乡风。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