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明网讯( 汪良红) 2002年,王晓阳从共青检察院检察长岗位上退了下来。他放弃城里安逸的生活条件,不顾年老体弱和家人的反对,主动请缨负责市人民检察院扶贫点的扶贫工作,开始驻村扶贫。有谁能想到,王老这一干,就是15个年头,整整54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从花甲干到了古稀。
王晓阳无论来到哪个村,都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不增加村里的一丁点负担,王老的伙食费、水电费、交通费都是自掏腰包。王老这些年过得忙碌而充实,辛劳而快乐。当看到自己蹲点的村荒山变绿了,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村民变富了,环境变美了,王老的脸上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2015年江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王晓阳“江西最美扶贫人”称号。201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王晓阳“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潜心五年扶出一个亮点村
2002年,第一轮扶贫工作启动,修水县的双井村为市人民检察院的定点扶贫村。这世外桃源一样的小村落,依山傍水,但交通却十分闭塞,村民们生活过得很艰难,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到双井村后,王晓阳首先开始走村串户,熟悉情况,很快形成“加强基础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的脱贫思路,得到了市院领导的支持。王晓阳下出了两步好棋:第一步棋是打名人牌,发展旅游经济。他引导村里修复了高峰书院牌楼和黄庭坚墓,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第二步棋是打“双井绿”茶牌,形成农副产品产业链。为解决开发茶园资金不足的难题,王晓阳用自己的工资担保从银行贷款15万元,向上级争取茶园开发资金5万余元,硬是开垦出600余亩茶园。如今,双井村生产的“双井绿”茶已经享誉全国,远销到了日本。为培育尊老爱幼的村文化氛围,他自掏费用,在重阳节邀请全村老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给每一位老人送去热水袋、羽绒背心等生活用品,给小学生购买校服。
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王晓阳又为村里争取到10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一条通往县城的双黄公路。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建了50多个沼气池,由此带动了改水、改厕、改栏、改厨,净化了环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双井村也因此先后荣获了“全省定点扶贫开发工作先进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2015年入选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也是我市唯一入选的行政村。
多方筹资助贫困村大变样
2007年,王晓阳又来到星子县波湖村扶贫蹲点。村民们雨天吃污水,晴天吃臭水,血吸虫病严重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吃水难,王晓阳请来专业打井队选了四五个井址,最深打了68米仍不见水。这可难坏了王晓阳,他努力争取到资金,请来一个个经营商,都摇头而去,因为用户量太少,水费维持不了水厂的运转。办水厂,成了压在王晓阳心头的一块石头。2009年9月底,王晓阳通过采取协调厂房征地费,将邻近的大岭村纳入供水范围等有效措施,终于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为了彻底摆脱贫困,王晓阳从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帮扶资金270余万元,基本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他还邀请专家到村里考察,帮村里启动“早熟梨”工程。2007年10月开发种植早熟梨800亩,60余户村民成立了早熟梨专业合作社,至2010年扩种至1200亩,带动136户村民增收致富。
彭泽县天红镇先锋村也是省级贫困村。2011年被确定为市检察院的扶贫点以来,在上级党政部门和市检察院的帮助下,先锋村的变化胜过以往数十年。说起王晓阳,该村的欧阳主任感慨:“村里旧貌换新颜多亏了王检,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是带着药罐子来帮村里做事情,我们也心疼他啊。”
肩头有了重量,脚印才能踩得深。春华秋实,王晓阳拖着孱弱的身体,在田尖地头奔波了15个年头。15年来,帮助6个贫困村筹集各项资金近3000万元,老百姓夸口称赞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现如今,72岁高龄的王晓阳,仍奋战在扶贫一线,他说要干到实在干不动的那一天。王晓阳以执着的坚守诠释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以无私的奉献表达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为年轻的后辈们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