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明网讯(王富忱 邹昌乐 记者 那斯甫江·马木提) 弯曲村路,青山翠;幽幽树林,溪水唱欢。青山下,溪水旁,有一个静静的山村,山村深处有一所简陋的教学点,教学点里有一群可爱的娃娃和一位可敬的老师。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师为了山村孩子的明天,在山村小学讲台上一站就是44年。他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和满腔热情,谱写了一首无私奉献的教育之歌。他,就是苏家垱乡金垅教学点唯一的教师——蔡金元。
1955年出生的蔡金元在中专毕业后做起了木匠。本来一切顺风顺水,却在1974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正值二十多岁的蔡金元因一次操作失误,不慎锯掉了自己8根手指。
村领导得知此事后,不仅亲自上门安慰、鼓励蔡金元。还安排了一份看守堤坝的工作给他。在堤坝看守了半年的蔡金元觉得自己的一生不该如此浑浑噩噩的过下去。“我虽然失去了八根手指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劳作,但是我还有我的知识,我可以教书啊。”蔡金元想到这里就燃起了熊熊斗志。蔡金元说为了可以胜任乡村教师的工作,他在堤坝上一边复习小学生课本,一边练习写字。失去了手指,写字谈何容易?蔡金元用右手仅剩下的大拇指与手掌牢牢攥住枝条,在堤坝上一笔一画地练习着。“手掌磨疼了、磨破皮了也要练,就这样练习了半年才写出了有些模样的板书。”蔡金元说到这里伸出了他的右手手掌,在他的手掌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蔡金元说他最喜欢写毛笔字,在教书的闲暇之余他都会在休息室里作上一两副,就这样坚持了四十多年。
在堤坝看守一年以后,村领导将蔡金元安排到苏家垱乡土牛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蔡金元格外珍惜这份工作。这也使他再次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蔡金元告诉记者,在1975年的时候土牛小学有四、五百名学生,一开始他负责二年级的教学。第二年土牛村建起了一所中学,他又带了两年初中的物理化学课。“中学撤离后我就一直带小学的毕业班。一带就是十几年。”蔡金元说。
2002年,由于规划调增,原小学改名为苏家垱乡金垅小学,学校设1∽3年级三个班,20多名教师只能安排5名教师留守,眼看着同事们一个个被调往其他学校,蔡金元没有犹豫,而是坚定地选择了留下。
2004年,因为学生越来越少,金垅小学要改为教学点,并且只能设一年级、学前班各一个班,留一名老师在教学点任教。蔡金元和他的同事们再一次面对去留的艰难选择。一个人留下来将意味着什么,蔡金元和他的同事们心里都很清楚。就在同事们犹豫不决的时候,蔡金元却没有心动,而是主动请缨,要求辅导区领导安排他留下来。
于是蔡金元一人一校的教学生涯就开始了。虽然选择留下就是选择了孤独与寂寞,但是蔡金元更加明白,自己就是这些孩子走出村子的希望。
因为只有一名老师,蔡金元每天教完了语文要教数学,教完了数学要教音体美;布置好了一年级的作业后,又要忙着照顾学前班的小孩子,分分秒秒不能离开学校半步。蔡金元从不认为这里是教学点,只有一个老师,教学管理上就可以马虎。有时即便是周末,蔡金元也会来到学校忙着办黑板报、清除杂草、修理课桌……
蔡金元告诉记者他每天去上课都会拎着一个装着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的小袋子。蔡金元说,那些文具都是为低年级的学生们准备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因为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小孩动手能力差,大多不会削笔,东西也容易丢三落四。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我就帮他们做好准备。”蔡金元说自己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并不高,养家糊口尚且将就,这份额外的开销着实负担着有些吃力。于是蔡金元用残缺的手掌在教书的空闲时间拿起锄头,种起了棉花等农作物补贴家用。
蔡金元对孩子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春季天气骤冷骤热,天热了蔡金元要帮着学生脱去厚厚的外套,冷了又要及时给他们穿上。学前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太小,还不知道怎么上厕所,蔡金元就要帮他们脱裤子,甚至帮他们擦屁股;哪个孩子稍有不适,蔡金元就会拿出备好的体温计给他们量体温,如有异常就会及时通知家长……附近知道蔡金元的村民们都对蔡金元赞不绝口。大家都说着蔡金元又当老师又当保姆的不易与钦佩。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