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省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开设“乡风文明我来谈”专栏,陆续刊发11个设区市文明办主要负责同志、23个省级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重点联系县(市、区)常委宣传部长学习全会精神署名文章,供交流借鉴。 文明润乡村 新风扑面来 谌远宇 都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近年来,都昌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按照先破后立、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鄡阳大地焕发文明新气象。 立足思想引领,在“先行破”上下功夫 做好建章立制。印发《都昌县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将移风易俗纳入各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村“两委”班子考核内容,明确正面任务和负面清单,让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全市率先出台《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暂行规定》,实行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报备制。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有关要求纳入县、乡(镇)党校必学课程。 做实宣传宣讲。推出“纳凉夜话”“田埂会”“小板凳会”等特色微宣讲项目,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说理与说事、教化与感化相结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村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群众身边的阵地,对移风易俗各项措施开展大声势大规模宣传。聘请24名“移风易俗”巾帼宣讲员,采取一对一方式进村入户开展宣讲。 做到以文化人。先后举办“都昌都旺”迎新春联欢晚会、“同心同书·祖国新春好”送万福进万家、“赛灯粑闹元宵,赏非遗品年味”元辰文化节等17场大型活动。依托“都昌鼓书”良好的群众基础,推出“移风易俗润乡村”“山里女人”等鼓书原创作品,编排移风易俗经典戏目“四媳抢婆”、小品“喜事新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各乡镇巡回演出30余场,受众近5000人次。 聚焦问题短板,在“当下改”上出实招 重点人员盯得更紧。组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1000余份,示范带动全社会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创新开设“幸福讲堂”婚姻家庭讲座,帮助新人建立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加强对“八仙”“道士”“风水先生”“红娘”等从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实行报备准入机制,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培训3次。 自治自理做的更实。指导各村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广泛动员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能人参与其中。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按照示范先行,压茬推进的原则,全县299个行政村实现“一约三会”全覆盖。广泛设置“红黑榜”,按照“周评月考”“按月公示”原则,由理事会成员集体评议、张榜公示。多宝乡枫树村某村民因环境卫生问题被黑榜通报,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在向理事会解释后,当晚就将名字悄悄抹去,从此家庭卫生大为改观,村内环境随之提升,群众实现从“怀疑”到“拥护”,从“观望”到“参与”的良好转变。 民风民俗变得更好。指导各村建立由党支部牵头、乡贤出资的“积分超市”,让村民用积分兑换礼品,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引导村民理事会将农村宗祠改造成新风大食堂,统一购买宴席餐具,统一设置宴席标准,为遵守村规民约的家庭免费开放,村民办宴席支出缩减一半以上。发掘地方文艺人才,成立二胡队、大鼓队、太极拳队等群众组织,村民自编自演、自弹自唱,丰富群众农闲生活。 着眼常态长效,在“长久立”上做文章 开展家风传承主题活动。在属地媒体开辟“传家训,扬新风”专栏,发布属地家风好故事400余篇,结集出版《家训里的乡愁》《乡愁里的村庄》等著述,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组织红色家风宣讲团,深入各中小学开展专题宣讲,2023年以来,直接聆听演讲的未成年人达3万余人次。 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出“和事佬”民事调解、“爱心红娘”、“爱鸟护鱼”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在欢度佳节的过程中,转变观念,告别陋习,逐步养成崇尚文明、抵制低俗的行动自觉。开展留守儿童微心愿圆梦行动,打造“千人千愿 微梦启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开展典型人物推介活动。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推荐评议活动,2023年以来,1人获“中国好人”提名,2人荣登江西好人榜,1人荣获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6人组人选省级“五个100”先进典型,1个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深入开展好人宣讲、‘声’入人心活动,挑选一些政治素养好、表达能力强的典型人物,建立31人的好人宣讲队伍,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余场次。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