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全面展示我市各地在创建文明村镇中的突出成绩,展现九江各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聚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文明新气象,“文明九江”微信公众号推出“文明村镇典型系列展播”专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明村镇”——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
党领贤助 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位于德安县西部,享誉中外的“义门陈”文化发源于此。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272户998人。 近年来,义门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生活在本村的大多为老人和儿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乡风文明建设严重滞后。面对突出的问题,村党支部意识到,只有因地制宜,利用独一无二的“义门陈”文化资源优势,扭转现状,推动村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义门村通过党建引领、新乡贤参与的方式,推动“五大振兴”,先后荣获江西省“书香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荣誉称号。 (一)党领贤助,推动组织振兴 构建“一核三贤”的基层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格局。 党建引领。按照“有品德、有威望、有见识、有能力、有成就、有公益心”六有标准,把道德模范、优秀企业家、新乡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等纳入新乡贤群体,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加强行政吸纳、关系拓展、情感联系、市场驱动,推动新乡贤回村各项政策落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召回、指导、引领的核心功能,引领新乡贤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与基金管理等实践有序推进。 乡贤助治。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创设乡贤协会,拓展服务活动空间。开展公益医疗、公益汇演、公益培训等志愿活动,形成精英引导、群众参与的主题式“乡贤夜话”沟通机制。 (二)文旅兴镇,拉动产业振兴 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新乡贤产业兴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2021年,义门村党支部通过引进乡贤企业青岛恒星集团,投资112亿元,兴建“义门陈”文化产业园。2022年,义门村村委会以产业园为依托,带动村民打造以果园采摘、农家乐、垂钓等配套乡村旅游项目。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达5万人次,解决就业300余人,建设精品民宿项目5个,新建农家乐5个。 义门村新乡贤领办的村级集体经济达4个,培育了农户、家庭农场、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实现股份年分红达30万元。 (三)引培并重,撬动人才振兴 该村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重点解决“新乡贤+本土人才”的引培问题。 “回得来”:以好服务搭建归桥。建好农村智力回流渠道,提供配套政策,为新乡贤人才回流创造条件。 “留得下”:以好平台培育归属。村党支部提供场地,鼓励“乡贤学院”每月举办形式多元的学习实训,培养本土人才,内容有专家讲学、支部书记领学和商户导学等。传递现代化信息知识的同时,也营造了共同创业的集体意识。 “干得好”:以好机制评价归绩。因村制宜制定《新乡贤积分制度》,以解决就业、税收贡献、公益事业等内容细化乡贤贡献指标,由群众评判业绩能力,对乡贤评先评优,选树典型予以表彰奖励。 (四)贤德善俗,驱动文化振兴 该村鼓励新乡贤,推进乡村文化项目创新。 “义门陈”唤醒乡土精神。提炼新时代“义门陈”精神,打造家风高地。利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新乡贤开展助学、敬老活动,尊老爱幼体现“忠孝”;乡贤调解员将“义门陈”家规家训融入村规民约,用“老理”解“新愁”,和睦邻里讲求“仁和”;设立新乡贤奖学金,退休教师寒暑假在“乡贤学院”开课讲学,回馈乡里,助学宣教倡导“勤智”。 “回家吃饭”点燃乡村乡情。村党支部搭台,乡贤参与,吸引义门陈氏后裔和义门村全体村民,数千人聚焦一堂共餐,成为“支部搭台、文化唱戏、全民参与”的乡村集体活动样板。 (五)只此青绿,带动生态振兴 激发新乡贤力量,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守望生产中的绿色田园。村党支部坚持走生态产业化道路,创新生态产品新质生产力。引进新乡贤企业开发“义居人”菌菇系列农产品,投资1400余万元成立江西义居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1600平方高标准一体化食用菌种植厂房,引进磁悬浮制冷设备,构建高标准的菌菇生产、加工、培育、种植全产业链,推动了全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持续推动德安义门心莲心苗木合作社发展,2023年实现销售产值88.52万元、利润20.57万元。 共建绿色家园。建立“党建+新乡贤”长效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制定《共建共治共享公约》,建设“留得住乡亲、护得住乡土,记得住乡愁”的生态乡村。 车桥镇探索党建引领的新乡贤参与式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内生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治理结构:强化“四元主体”融合 “村委-村民-市场”与新乡贤融合治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细化“贤-村”融合。村党支部支持新乡贤完善组织建构,使乡贤获得了中间人身份,参与推动村庄主体间的利益协调。 深化“贤-民”融合。义门村创设“乡贤夜话”等宣教交流平台,增拓群众表达和发展渠道。 强化“贤-市”融合。村党支部用好新乡贤经济资源携带者的身份,延展市场渠道,促进村庄内外资源整合与链接,协同解决村庄产业发展难的核心问题。 (二)重塑治理方式:推进“三维治理”深入 党建引领、新乡贤参与,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民事贤办”,创新参与治理内容。根据群众需求,村党支部与新乡贤共议村治活动承接清单并助推项目实施落地,丰富和拓展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 “民声贤传”,拓展参与建设渠道。打造“一核三贤”建设格局,以党建为核,引领“乡贤夜话”等线上线下的协商式对话,促进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反馈、公共价值的多元表达。 “民忧贤化”,提高参与治理质量。村党支部吸纳“乡贤调解员”等,使新乡贤因身份角色的嵌入,成为了村庄治理的参与者和推进者。 (三)明确治理目标:实现“五位一体”振兴 坚持把“组织”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探索党建引领“一核三贤”“五元融合”组织理念,使乡风文明建设结构系统优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式建设。 坚持把“产业”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村党支部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新乡贤资源利用,发展集生产、服务、消费“一体化”的现代农业。 坚持把“人才”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村党支部聚焦人才引培,创建东佳大学、乡贤学院,制定各类返乡创业奖励机制。解决人才“抛荒”,激发自我“造血”。 坚持把“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核。统筹推进山歌赛、乡村文旅节等特色项目,挖掘“义门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家风高地。成功申报全国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持把“生态”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最美底色。依托文化旅游,全面开展旧村改造、清洁庭院、污染防治、改水改厕等工作,养老中心、义门书院、旅游公厕、污水处理中心、产业园等公共空间,构建美丽乡村。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