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9岁的张海珍,在市社会福利院生活已有11年。在这里,她不仅学习了唱歌、手工课等课程,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张海珍出生于1925年6月,原是九棉一厂后勤科工作人员,育有4个儿子。张海珍一生历经风雨,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如今的繁荣发展。虽然已近期颐之年,但她思维清晰,年少时经历的事仍历历在目,在讲述那段艰苦岁月时,不禁泪湿眼眶。
坚持日记 乐观面对生活
2013年,张海珍从厦门回到九江,她选择走进敬老院体验集体生活。
“88岁时,我的年纪越来越大,想自己安排好生活,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张海珍告诉记者,刚步入养老院,她就找到了唱歌队的伙伴,学起了唱歌和认识简谱。采访过程中,张婆婆即兴唱起了她喜爱的歌曲,气息平稳、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婆婆从抽屉里拿出了好几本歌谱,里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弯弯的月亮》《不忘初心》《青青河边草》……这些歌曲都是她在养老院的音乐课堂中学习的曲目。
闲暇之余,张海珍培养了多种兴趣爱好,不仅学习唱歌,还坚持每天写日记。“日记日记,你是我亲密的知己。”张海珍告诉记者,她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工作后她继续读夜校学习,参加过妇联学习培训班。居住在养老院后,她又学会了一门新技能:写日记。刚到养老院的张婆婆首先从学写字开始,通过抄书练字,她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之后坚持学写小作文,一天写半张纸,慢慢地发展成现在一天能写一张纸,约有800字。在日记本上,她会通过文字与自己交流,或是在心中与自己对话,或是把自己当天的想法和感受写进来。
爱做手工 做简单的劳动
“每周二,养老院还会开展手工课堂。”张海珍一边笑着说,一边分享了自己跟着老师学做灯笼、南瓜、扭扭棒花束、剪纸等工艺品。“我们老年人学习手工艺速度比较慢,老师们在课堂上会耐心教导大家编做手工的方法和步骤。”张海珍告诉记者,一件手工作品一般需要四五节课才能全部完成。学习过程中,老人们通过做手工作品不仅锻炼了手部协调能力,还活动了手指使大脑皮层得到刺激,对预防老年痴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记者来到张海珍的房间看到,屋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尽管张海珍如今腿脚不太方便,已经不能做大量运动,她还是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洗简单的衣服和整理房间。
“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以前我会下楼到院子里做些健身运动,如漫步机、太极推盘等户外健身活动。早餐我一般吃一碗稀饭、一个鸡蛋和包子,正餐荤素搭配不忌口。”提起长寿的秘诀,张海珍自己认为,除了生活作息规律、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外,更关键的是心态保持乐观开朗。在养老院的时光,让她学习唱歌、做手工、写日记等兴趣爱好,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又幸福。
与人为善 记住别人的好
活到老,学到老。今年以来,张海珍报名参加了汉服装表演、合唱队、重阳节手工等多项文体活动。张海珍说,在社会福利院生活,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她感受到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照顾我们,感谢党和政府重视老年机构,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张海珍说着感恩的话语,眼眶再次湿润了。她感慨曾经吃过苦受过难,现在的生活给了她更美好的记忆,更多的朋友们走进她的生活,给予她关心和帮助,温暖着她的心田,滋润着她的笑脸。
在交谈中,张海珍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在养老院生活,我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她笑着说,几个月前,儿子们给她办了百岁宴,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非常热闹。张海珍拿出了百岁宴上拍的全家照,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起她的家庭成员和好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张海珍总结道:坚持美德不做坏事;做人要多记他人好,忘记他人坏处。这或许就是张海珍的长寿之道。(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吴金阳 文/摄)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