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全面展示我市各地在创建文明村镇中的突出成绩,展现九江各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聚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文明新气象,“文明九江”微信公众号推出“文明村镇典型系列展播”专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明村镇”——九江市泊桥村。
移民新村 泊出新风
泊桥村位于彭泽县太泊湖农业综合开发区南部,东靠安徽,南邻桃红,西至县域,北望太泊,是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完备的小村庄。村域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326户1398人,获得彭泽县“2020年度文明村”称号。
泊桥村建村之初,村民围堰垦荒、建造良田,成功解决温饱问题,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门前屋后污水横流,缺少文化活动场所和文艺表演队伍……进入21世纪后,泊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在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成功实现这个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富裕。泊桥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村民增收为目标,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与中梁公司合作,泊桥村成功打造集稻虾共作、大棚蔬菜、果蔬种植、瓜果采摘、生态体验、住宿旅游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泊桥村引入稻虾共作模式,实现水稻与小龙虾养殖的互利共生;建设大棚蔬菜项目,实现蔬菜的四季种植;依托马皇山资源,发展瓜果采摘、乡村民宿等生态旅游项目。2021年,马皇山新农村建设点成功申报江西省3A级旅游景点。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转型,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二是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泊桥村将建设良好家风作为关键抓手,巧妙地将家庭、家教、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相结合,营造文明乡风。
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家风家训宣传牌,定期组织村民和中小学生开展家风家训宣讲。邀请村民刘德才等本地模范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家庭故事,阐释家风家训的意义,让村民在感同身受中领悟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泊桥村还推动“家风家训”宣传牌的覆盖率,实现上墙率100%,不仅美化村容村貌,更将家风家训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家风家训的广泛传播,泊桥村形成好家风促进文明村风、良好民风的良性循环。
三是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淳正民风。为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泊桥村组织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的婚丧习俗。理事会成员还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村民,逐步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和行为。二组村民宋业信嫁女儿的“零彩礼”案例,成为了泊桥村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宋业信说:“我为什么要钱,我又不是卖女儿,她过的幸福就行了。”不仅体现对女儿的真挚祝福,也传递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他的做法得到村民们的广泛认可和效仿,成为泊桥村文明新风的生动写照。泊桥村通过明确规范、强化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示范等综合措施,成功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形成了文明、节俭、健康的社会风气。
四是弘扬抗洪精神,凝聚抢险力量。太泊湖自70年代围堰造田以来,发生过很多次洪水灾害,尤其1983年、1998年、2016年、2020年最为严重。泊桥村以户为单位,每户出一人,组建一支义务抢险队,队伍中有70多岁的老党员、暑期返乡的大学生、普通村民等,他们20到30人为一组,在堤坝上不分昼夜守护着家园,书写泊桥村的抗洪故事。
五是做好防溺水工作,筑牢安全防线。对全村危险水域进行全面排查,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互补的方式,确保对重点水域岸线的全覆盖。成立以老干部和老党员为主的巡逻队,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确保村内不发生溺水事件。组织村干部入户发放“致各位家长的一封信”,编唱防溺水“三字”歌,普及防溺水知识。据了解,泊桥村20年未发生一起溺水事故。
六是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投入资金7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60㎡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村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再“加码”。
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辖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提供医疗保健、便民代办、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精准化助老服务。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儿童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整合村内资源,开展暑期托管班、“留守儿童家园”、“助爱成长小课堂”、未成年人专题普法宣传、亲子家庭教育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泊桥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职责使命,坚持“为民惠民、创建靠民”,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集体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村里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要提升农村地区群众文明素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及集体经济。
二、加强引导教育是培育新农民的关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泊桥村,从“村头广场”到“田间地头”,都能看到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行为养成教育。从而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村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三、满足群众需要是打造新风尚的重点。求富、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这个村村民的时代潮流和迫切愿望。自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村内的文体活动开始丰富。每年的国庆、元旦、中秋、春节期间,村里会组织灯会、歌咏、球类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把电影、戏剧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村里也组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动队伍、艺术人才队伍,丰富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感到精神越来越富足。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