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全面展示我市各地在创建文明村镇中的突出成绩,展现九江各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聚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文明新气象,“文明九江”微信公众号推出“文明村镇典型系列展播”专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省级文明村镇”——九江市长河村。
文明长河 新风劲吹
长河村坐落九江市西郊,地处望夫山麓、赤湖之滨,东起西港,南眺匡庐,西接瑞昌,北挽长江,是个美丽宜居、人民幸福的村庄。总面积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2亩,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620人,常住人口1268人。
近年来,长河村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发展现代化种植产业和土地经营流转,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日益改善,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0多万元。在追求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村“两委”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谋长远、打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引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向奔赴”。这个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搭建平台,充实文化生活。长河村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投资15万元,修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组建3支文艺队伍,结合“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等主题活动,利用农闲,组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组织开展广场舞、合唱、大鼓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2024年长河村主办“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文艺汇演,吸引本村和邻村10多支文艺队伍报名、参加,各参演队伍以热情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大家呈上了一道道“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二是因势利导,摒弃陈规陋习。长河村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积分制等方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着力破除过去红白喜事中存在的“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几年的专项行动,村民婚事不讲究排场,酒席规模基本控制在8桌以内、每桌菜金500元左右、婚车不超过6辆,丧事办理时间缩减至3到5天,一件喜事办下来,费用节省3-4万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三是示范引领,传递美德善行。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身边典型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价值观传递。近年来,长河村注重先进典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夫妻”“文明家庭”等典型推选活动,选树了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通过在村委会公示栏、文明实践站等显著位置张贴榜样先进事迹,组织好人事迹巡展等方式广泛宣传,让好人事迹时时可感、处处可见。
王银凤是村里2023年“好媳妇”获评者,只要提起她,村民都会交口称赞。2020年,王银凤的丈夫在建筑工地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瘫痪。家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王银凤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四年日复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她从不抱怨,从不放弃,用真心、细心和耐心化解着丈夫身体和心灵的痛苦。在大家眼中,她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人,更是一个勤劳称职的好妻子。长河村坚持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宣传弘扬传统美德、文明家风,引领群众“向好”“向善”,推动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四是夯实阵地,培育文明新风。长河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组织架构,积极与永安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联动机制,强化队伍联动,突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按照“1+5+N”“1+3+N”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为载体,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体育、消防安全、应急救护、防溺水、未成年思想教育、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建立文明积分兑换制度,村民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文明积分,积累一定的文明积分可兑换相应的奖励物品,村民刘家兴自开展文明积分兑换活动以来,累计获得积分355分,兑换了洗衣液、毛巾、抽纸、牙膏等一系列奖励物品,带动了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思想认识,丰富了精神滋养,让文明之花在长河村美丽绽放。
五是问需于民,彰显组织温度。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长河村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用管用的“土办法”,为关爱弱势群体寻对路、开好方,用行动传递爱和温暖。村民熊东升在2021年务工时发生意外,导致左腿行动不便,双手使不上劲,无法再外出务工。村委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安排他在村里农家书屋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每月工资500元。虽然工资不高,但也算是为他的家庭添加了一份收入。此外,长河村还通过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村民现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针对村民所反馈的问题,会第一时间设法解决,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长河村坚持抓重点、办实事、谋发展、惠民生,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一个村容村貌整洁、物质生活殷实、精神文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农村正在形成。取得如此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长河村始终以党建引领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班子成员带头学、党员群众集中学等方式,将党的理论政策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送到村民家里,送进群众心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聚焦村中实情,大力开展环境整治、道路改造、缆线规整、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工作,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美丽乡村底色更加充足,为乡村高质量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群众主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升乡村整体气质和形象的关键一招。长河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村“两委”通过带头开展经常性、长效性的“小手拉大手”“文明创建齐动员”等活动,动员村民参与门前屋后的杂物清理、村里的街道扫除清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群众从“旁观者”成为“主人翁”,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乡村发展实现美丽蝶变。
(三)坚持文化惠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劲动能。长河村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文化设施。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村史馆、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累计500余场。此外,他们还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组建了村级广场舞队、文化宣讲队、文艺表演队等群众性文化队伍,每逢农闲时节、重要节假日举办歌舞、音乐、戏曲等文艺汇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劲动能。
已有 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