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光明日报》15版稿件《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配发了在九江举办的长江沿岸城市学子新春音乐会的照片。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九江、岳阳、镇江等10个城市携手举办长江沿岸城市学子新春音乐会。洪永林 摄/光明图片
5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
5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鄱阳湖水位今年首次突破17米》,报道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目前距离19米警戒线不足2米,九江市相关部门对鄱阳湖赣江水域实施了汛期交通管制。
5月8日,《光明日报》5版红船初心专刊稿件《江西九江柴桑区毛桥村:悠然山野引客来》,单条报道了柴桑区毛桥村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庄面貌的同时,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等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尽管时有雨水,庐山脚下的江西九江柴桑区毛桥村,依然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细雨中的毛桥村,掩映在苍翠木叶、如茵绿草、锦簇花丛间,黛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凉亭水塘错落分布。徜徉其中,远眺烟云缠绕的庐山群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田园意趣油然而生。“原来的毛桥村可不是现在这样哟!”站在茶山上,毛桥村乡村振兴专干金齐虎回忆起从前,“过去啊,‘路不通水不畅,庐山脚下穷山沟’,说的就是我们这里。”曾经的毛桥村,村民们主要靠种口粮、种棉花维持生计。近年来,村庄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庄面貌的同时,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等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以来,我们村‘两委’经过调查论证,决心利用好村里的生态资源,向生态要效益,积极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毛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周成介绍,这些年里,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集体产业。目前,毛桥村已陆续引进种植蓝莓、杨梅、红心猕猴桃、七彩荷花、金丝皇菊、优良蜜橘、黄金茶叶、香稻等10余种特色农业产业2400余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村里还建造了1300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和展览馆,有效地将种植产品进行加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毛桥村的田园风光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采风。杨风胜 摄/光明图片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起来了,带动村民300多人就业,常住人口回流1000多人。村集体也通过土地流转服务费或占股分红受益啦!”吴周成自豪地说,“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60万元。”生态农业产业的兴旺发展,给了毛桥村人走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拓宽致富门路,成为毛桥村干部和村民们的共识。以“四季有果、四季有花、四季有绿”为目标,将生态环境优化与文旅产业融合,毛桥村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合理规划乡村功能区等措施,在短短几年内将“生态毛桥”打造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桃花源”。为打造九江市的旅游“后花园”、市民们节假日短途游的“圣地”,毛桥村着手建设庐山花溪谷景区,走发展乡村旅游之路。作为以“花”为主题的综合体验式生态观光旅游地,庐山花溪谷结合各类主题花田、特色游玩项目,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影视拍摄、婚礼庆典、婚纱摄影、亲子游乐、户外运动、特色民宿等为一体,自2020年5月1日试营业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庐山花溪谷一、二期建设和乡村森林公园旅游景点打造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毛桥村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为毛桥村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拥有动物种类14大类、157个品种、共1500余只野生动物的户外猩球九江野生动物世界建成并运营,毛桥村又多了一个旅游景点,丰富了游客的选择,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毛桥村人敏锐地抓住了发展机遇,把生态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串联周边村落,以毛桥村为中心,集中连片式打造集特色休闲民宿、野生动物、户外运动、教育研学、红色旅游等内容多样、结构合理、关联度高、集群效应明显的特色文旅产业集群,形成集休闲娱乐观光、农耕文化体验、民俗民宿接待、创新创意创业于一体的融合产业发展模式。清新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态休闲业态,让毛桥村声名远播。每当周末和节假日,都有许多来自城市的游客驱车来到村里,欣赏乡村美景,体验农事乐趣。“这里的民宿很有乡土氛围,但又不失现代化设施的便利;既有田园采摘项目,又能赏花观景、打卡拍照,还可以观赏野生动物。我有机会就会带家人孩子来住上两天,望望远处的庐山,尽享自然之美。”九江游客文淑英说。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观光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升级,给毛桥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如今的毛桥村,正以打造“活力毛桥、自强毛桥”为目标,按照“家家有股份、人人有活干、年年有分红”“农村园林化、农民工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无闲田、农民无闲时、产业无淡季”的“三有三化三无”思路,不断地引活水、建新村、兴产业、美环境、惠民生,昂首阔步走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金玲)
5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6版单条稿件《江西瑞昌:“追光逐电”培育发展新动能》,报道了瑞昌市通过引进产业链重要节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进行延链、补链、壮链,光电信息产业正加速“聚链成群”。 在“长江入赣门户”江西省瑞昌市,一座外立面由五颜六色玻璃组成的大楼引人注目。它是瑞昌市智造小镇标准厂房。目前已成为当地一个新地标。 “这座建筑的外墙采用的是碲化镉彩色玻璃,不仅拥有普通玻璃的功能,还可以将光转化为电能。”承建该建筑外墙的瑞昌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曲忠强说,“碲化镉将原本绝缘的普通玻璃变成了可导电的导体,当太阳光照射到发电玻璃上时,即可实现发电。” 相较于单晶硅、多晶硅等光伏发电材料,在同等条件下,碲化镉玻璃发电能效更高,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更稳定,应用范围更广阔。 “这座建筑的外墙发电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发电量不仅可以满足建筑内部日常供电需求,余电还能上网。”曲忠强说。 据了解,瑞昌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正式投产,由中国建材集团投资21亿元兴建,拥有全球首条工业4.0标准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生产线,填补了国际BIPV弱光发电玻璃技术空白,实现发电玻璃由“中国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作为内陆县城,瑞昌市资源禀赋有限,为在产业发展上谋新局、培育新动能,2018年,瑞昌市提出抢抓沿海地区LED产业向内陆转移机遇,坚定不移发展以LED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 该市通过引进产业链重要节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进行延链、补链、壮链,产业实现迅速集聚。 随着昕诺飞·凯耀照明、中国建材、康佳集团、金莱特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落户,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相关企业争相在瑞昌投资建厂。 截至2023年底,瑞昌市已累计签约引进相关企业260余家,在LED产业链的8大组成部分70个子项目中,瑞昌已经拥有65个,产业链完整度达到93%。光电信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如今,瑞昌市日产灯带100万米、灯丝灯45万只、球泡450万只,产能在全国领先;产品实现单一光源到全品类灯具覆盖,市场份额举足轻重……经过六年多的“追光逐电”,瑞昌市光电信息产业正加速“聚链成群”。(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孙广见)
5月10日,《经济日报》8版智库圆桌专栏《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刊发了《江西省九江市副市长容长贵:建设最美岸线打造经济新优势》的单条专访稿件。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省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本期特邀嘉宾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江西省九江市副市长容长贵:建设最美岸线打造经济新优势江西省九江市作为江西的北大门,坐拥鄱阳湖近2/3的水面与湖岸线。全省152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这是优势,更是责任。
九江过去传统工业偏重,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强化系统治理,守护自然生态之美。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一体推进“4+1”工程。以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为目标,持续推动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景观岸线、生活岸线转变。在高标准完成百里长江风光带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长江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让岸线成为“流动的长江文化”鲜活载体。二是深化地企合作,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2018年以来,九江是第一个与三峡集团开展水环境治理合作的沿江城市,总投资近200亿元,“厂网一体”创新机制在全国推广。截至2023年末,城区污水收集率从28%升至75.76%,长江干流九江段10个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水环境国考断面优良率93.8%。三是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织牢生物保护之网。紧紧围绕“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总体目标,一手抓禁捕退捕,2023年累计筹措落实资金10.7亿元,严厉打击盗捕等违法行为;一手抓渔民上岸,全市需转产安置渔民13590人全部实现转产就业。自禁渔以来,除鳤鱼重现之外,刀鲚种群数量也逐渐增长。
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生态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化。一方面,夯实绿色发展动能,把好项目准入关。把“含绿量”“含金量”作为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拒绝不符合生态环境准入的项目近百个。同时,不断加大碳减排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九江银行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约3.8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7.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另一方面,创建绿色发展试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确权登记、核算评估等政策体系。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2023年完成3个项目6笔排污权交易。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639.56亿元。
作为全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九江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00年,九江至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的跨省公交开通。2021年,九江、黄冈、鄂州、黄石四市共同签署《关于深化跨江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跨江合作进一步深化。截至2023年末,与黄梅县实现11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办件量累计超2万件。与此同时,“通平修”合作深入推进。修水、通城、平江三县山水相依,自2015年《“通平修”合作示范区建设共识》签署以来,合作渐入佳境。此后,《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等相继签署,为三县共同发展指明了路径。2023年,三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
5月1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5月1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庐山:短途游热度不减 亲近自然乐享周末》,采用直播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深度报道庐山丰富的人文景观、绝佳的自然美景和通过生态修复打造的农文旅融合绿色项目,一直是周边短途游客的首选。游客在这里可以看瀑布、赏美景、住民宿、品美食,享受自然,放松身心。
5月1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5月1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江西湖口:预泄腾库 确保安全度汛》,报道受前期连续强降雨影响,湖口县部分水库逼近或超过汛限水位,当地对各乡镇水库进行督查,确保安全度汛。
5月13日,《人民日报》13版刊发图片稿件《巡河护河 碧水长流》,报道了近年来瑞昌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绘就一幅河畅水清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江西省瑞昌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绘就一幅河畅水清的美丽画卷。图为瑞昌市桂林街道大塘村志愿者正在辖区河道内巡河。魏东升 摄(人民视觉)5月1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
5月1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江西:年幼白鹤受伤被困 工作人员及时救助》,报道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和永修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联合救助一只受伤的幼年白鹤,将其送往候鸟救助中心进行疗养、恢复体力。
5月13日,央视《全国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其中有: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江西共青城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