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光明日报》9版单条稿件《让沉睡的“样式雷”活起来》,报道了4月13日至14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在“样式雷”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举办。与会专家首次系统阐释了“样式雷”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对活化利用“样式雷”文化遗产的具体路径展开讨论。“样式雷”古建筑艺术传承人段齐臣等制作的天坛祈年殿模型。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祖籍江西省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的工匠雷发达接受清廷招募参加北京皇宫的营造。从雷发达起,在此后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雷家共有八代几十人供职于清廷皇家建筑机构“样式房”,负责各类皇家建筑的设计和图样绘制工作。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雷家均参与了它们的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5处建筑物或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有5处建筑由雷家主持设计建造。后世将清代雷氏建筑世家称为“样式雷”。长期以来,“样式雷”文化遗产处于沉睡状态。对于“样式雷”的关注仅仅局限于学术圈。如何让沉睡的“样式雷”文化遗产活起来?4月13日至14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在“样式雷”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举办。与会专家首次系统阐释了“样式雷”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对活化利用“样式雷”文化遗产的具体路径展开讨论。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副馆长陈迟指出,要活化利用“样式雷”文化遗产,首先要让“样式雷”图档等走出库房和学术圈,进入大众视野,丰富大众对“样式雷”文化遗产的认知。比如,可在北京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等跟“样式雷”有关的知名文化场所举办“样式雷”主题巡展或文化互动活动,让市民沉浸式感受“样式雷”的历史。在主持皇家建筑修建的两百多年里,雷氏家族留下了大量建筑图样、烫样、施工设计说明、随工日记及信札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被称为“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图档是唯一幸存至今、成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图档,是研究、修缮、复原中国古代建筑及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理论、施工技术等的第一手资料。“样式雷”图档现存20000余件,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以及一些国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欣认为,作为建筑领域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样式雷”图档还是相关建筑技艺,都有很强的专业性,跟普通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传承“样式雷”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大众做好推广。张欣建议借助影视、戏曲等艺术形式,将历史文献中雷氏家族的迁徙史、生活史、营造史等重新呈现出来,让观众对“样式雷”文化遗产有一个系统直观的了解。“样式雷”图档记录的古代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如今已荡然无存,最典型的就是圆明园。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舆图组组长白鸿叶认为,限于各种条件,在今天不太可能重建圆明园等古代建筑,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古代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让“样式雷”图档中的建筑由平面变为立体。比如,国家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圆明园”项目一期工作,数字化复原了圆明园九州清晏景区。“在这个过程中,‘样式雷’图档被更广泛的群体所认识,做到了古为今用,提升了图档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白鸿叶说。由于“样式雷”图档收藏于国内外不同的机构,所以也是中外各机构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白鸿叶建议中外学界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挖掘整理“样式雷”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杨兆凯看来,“样式雷”是一个大文化IP,但要将“样式雷”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还须对其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人们对“样式雷”的文化想象,建立“样式雷”与现代文旅产业的链接,那样才能让“样式雷”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比如,将“样式雷”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样式雷”主题文创产品。“样式雷”不仅代表一个家族,也诉说了一段中国古代建筑史,还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艺术小镇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冯林提出在永修县建设“样式雷”艺术小镇的建议:将艺术小镇打造成古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古建设计生产加工基地,用现代教育方式和产业模式将“样式雷”建筑技艺传承发展。4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5版单条稿件《专家研讨“样式雷”建筑图档文化意义》,报道了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首届“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13日在“样式雷”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开幕。新华社南昌电(记者袁慧晶)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首届“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13日在“样式雷”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开幕。
“样式雷”是清代雷氏建筑世家的誉称。自清康熙年间起200余年间,雷氏家族共计8代人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相关工作,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著名文化遗产建筑背后均有雷氏家族身影。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在致辞中说,目前存世的“样式雷”图档逾两万件,国家图书馆馆藏约一万五千件,占总量的四分之三。2007年8月,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张志清说,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搭建平台,深入阐释图档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与会专家认为,“样式雷”家族是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留下的建筑设计图纸、烫样和家信、日记这些档案遗产与其参与设计、建造的宫殿、苑囿和陵寝等文化遗产,以及“样式雷”故里浓厚的家风文化传承,是具有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本次研讨会将发布关于“样式雷”家信研究的最新报告。专家通过对600多封信札的内容解读、数据统计、关联分析,补充了“样式雷”家族及工程等信息,丰富了“样式雷”家族的人物形象。
4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2版要闻版稿件《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配发图片:4月15日,九江市活动现场上,讲解人员正在给高校学生普及国家安全知识。4月15日,九江市活动现场上,讲解人员正在给高校学生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汪俪/摄)
4月16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播出《江西九江 突降暴雨致多名居民被困 消防紧急救援》,报道强对流天气导致武宁县一居民楼积水,人员被困;315国道德安县爱民乡段一处山体塌方,公路阻断。消防员和相关部门及时救援处置,化解险情。
4月17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南方多地降雨 强对流天气多发 江西九江 县道多次塌方 损毁路段恢复半幅通行》,报道强对流天气导致九江修水县一处县道发生塌方,当地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力量到现场进行管控和处置,目前已恢复半幅通行。
4月1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九江 突降暴雨致多名居民被困 消防紧急救援》,报道江西九江局部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导致武宁县一居民楼积水严重,人员被困;315国道德安段一处山体塌方,公路阻断。消防员和相关部门紧急救援,妥善处置,化解险情。
4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5版稿件《请味蕾做向导,赴一场春天的约会》,大篇幅报道了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举办的“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暨“诗旅江西”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春始,溪流解冻。春续,云舒风涌。立春的春卷、雨水的龙须饼、清明的青团、谷雨的香椿……一捧野菜,一双巧手,简单加工就能让味蕾雀跃,可谓“一口菜,满嘴春”。
民以食为天。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处于农耕社会,古人根据四季轮回以及天文气象变化,总结出一整套规律,即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民据此确定农事活动的节点,依时而食,四序皆有所获,山野嫩蔬,江河时鲜,也在每一个节气里轮番出现。有时光为证的人间烟火,在每个时令里,绽放出令人流连的舌尖滋味,吐露着国人对于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
4月13日,“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线路发布暨“诗旅江西”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黄庭坚故里景区举办。
活动现场不仅有来自重庆、辽宁、浙江、湖南、西藏、江西等地的相关代表推介美食以及旅游线路,还发布了春季旅游美食350种、美食旅游线路75条。不同的应时美食,提醒着人们开启返璞归真的寻味之旅。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表示,文旅融合背景下,美食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以节气为主线、因美食而动、寻美味而游”的美食旅游,已然成为消费新趋势。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将持续围绕二十四节气推动美食旅游发展,让游客更好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
四季之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在这个时节,选择一条融合了美食、旅游与文化的线路,无疑是一种享受生活、感受浪漫的绝佳方式。
绿心修水,一脚踏三省;文脉修水,一脉绵千年。秀美的幕阜山层峦叠嶂,如画的修河碧波荡漾,诗书双绝黄庭坚、国学大师陈寅恪,两座文化高峰屹立在这个滨江小城,自然山水特色与历史人文内涵完美融合。
4月14日中午,修水宁州古城入口处的哨子店内,透明胶带的拉扯声一刻不停,老板娘王小红一直在忙着打包。周边居民熊先生一路小跑进店,一边和老板寒暄,一边熟练地扫码付款,然后提着两箱包装好的哨子离开。他边走边回头告诉记者,“送九江的朋友,不是茶就是哨子,他们只认这两样”。还有一位56岁的阿姨,提着两小袋哨子,边笑边说“买了50个,准备拿给闺蜜”。短短十几分钟,小店里好几拨人进进出出。
在修水,哨子不仅是过年必备的美食,更是款待贵宾的首选。而这里美食众多,比如金枪棍子鱼、罐煨番鸭、禾杆扣碗肉等等,为何看似平平无奇的哨子却能够“独占鳌头”?
哨子,芋泥加红薯粉做皮,或用腊肉、冬笋、香菇等食材做馅,为菜哨子;或用花生仁、芝麻、白砂糖做馅,为糖哨子。造型上尖下圆,食之外皮软糯Q弹,内馅鲜香爽口。
春季的哨子因为鲜艾叶的加持,更有了独特的清香。
作家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常言道,人在他乡,胃在故乡,这话不假,归根到底,美食是一个人最深的乡愁。
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哨子,承载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浑圆的外形,油汪汪的肉馅,整齐划一的摆放,热气升腾中氤氲着对团圆的美好向往。
修水县副县长樊雪刚至今记得一位朋友返乡,一口气连吃三个大哨子。这种大哨子,对于饭量不大的人,可是一个就顶饱的量。
梦入江西美味堆,一路诗书一路游。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周建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除了修水哨子,在春天的江西还可以品春茶、食春味、享春趣,在藜蒿炒腊肉、修水哨子、莲花血鸭等名菜中体会赣菜独有的“鲜辣香醇”。
为什么一定要到当地去品尝美食?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样才能尝到最纯正的本味。虽然科技的发展让不少美食在各个时节都容易获得,但标准化生产打破了自然规律,使得菜肴失去了地域特色和个性化风味。要想找到记忆中的老味道,一定要“顺时而食”。
比如吃糌粑、奶包子、藏香猪,就一定要到西藏。西藏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在春天的西藏,有一种长得很像薄荷叶的植物。如果有人被它的鲜嫩模样骗了,上手一摸,皮肤过一会儿就火辣辣地疼。当地人叫它火麻,也叫荨麻。
“把火麻焯了水,就是一道妙极了的春天味道。这,就是荨麻汤。”西藏旅游专项协会秘书长张晓薇身着藏装,向众人介绍。
这种可口的时令菜蔬,既可凉拌,又可熬汤、调汁、煮粥,食之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因此,农牧民们视之为宝。
开春的时候去西藏,还能吃到最新鲜的藏香猪。工布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猪。这种猪散养在海拔4000多米之上,特别挑食,每天在野外溜达着寻找适口的植物。张晓薇介绍,有游客把味蕾的感受具象化了,说第一次尝藏香猪,吃出了“奔跑的味道”。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藏式酸奶蛋糕。张晓薇告诉记者,这种蛋糕制作工艺复杂,而且上边的图案都是由专业唐卡画师绘制,很有民族特色。
除了这些时令美食,独特煸焰技艺的辽宁老边饺子、汤甜肉烂的辽宁本溪羊汤、色香味俱全的重庆合川肉片、皮薄爽口的湖南洞口雪峰脆皮鸡,无一不勾起食客肚子里的馋虫,恨不得即刻启程,去亲尝那一口独属春日的鲜香。
4月18日,《经济日报》9版整版稿件《双向开放惠通四方——江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调查》,综合报道了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沿江开放城市,九江市以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为重点,积极拓展开放新通道,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激发外贸新动能,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其中,稿件配发的大图均为九江的照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和九江湖口县方大九钢码头。
内容摘要:
作为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沿江开放城市,九江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以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为重点,先后推动九江港与重庆港、武汉港、南京港等长江沿线航运枢纽串接,开行定期班轮航线。目前,九江港始发集装箱班轮航线11条,辐射地区到达江苏、浙江、上海等21个省份,以水铁联运方式始抵的江西省内外铁路站点达到27个,与中欧班列、中老班列实现无缝对接。2023年,九江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7.39万标箱,同比增长13.64%。
春夏时节的长江九江段岸线生机盎然。九江港码头沿岸机械林立,一艘艘完成装卸作业的巨轮驶离码头,一趟趟满载货物的班列驶离港区,为内陆腹地打开了物流通道。
2月28日,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的九江红光国际港码头上,一个装载丁腈手套的集装箱,在南昌海关所属九江海关关员的监管下顺利通关,搭乘“华波99”江船到洋山港换船出海。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彭泽港区,标志着彭泽县成为“口岸城市”。
“我们公司80%以上业务用于外贸出口,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往产品要先通过公路运输到九江城西港区,再通过水路运输到世界各国。”江西英科医疗有限公司国际物流专员王漫说,如今通过彭泽港区出口海外,单柜成本可节约700元左右,预计全年节约成本150万元左右,还大大提升了物流运输便利性。
舟山至九江江海直达新航线、上饶至温州铁海联运班列先后开通,南昌持续深化与宁波港的合作,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共建“赣深组合港”……如今,越来越多人流物流从江西汇聚长三角地区,又从这里联通“一带一路”。
4月18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江西 鄱阳湖水位涨至14.96米 通江水体面积扩大》,报道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通江水体面积扩大至2540平方公里。
4月1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江西 鄱阳湖水位涨至14.96米 通江水体面积扩大》,报道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通江水体面积扩大至2540平方公里。
4月19日,《光明日报》4版刊发稿件《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单条报道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九江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新华社南昌4月18日电(记者 朱雨诺)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有毅然捐肝救母,用孝心照亮母亲余生的“00后”小伙儿王宇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活动直播现场,上榜“中国好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福建省宁德市红色讲解员刘明华回忆了他6000多场次、听众5万多人次的宣讲经历;放弃城市高薪、返乡创业卖“良心桃”的“新农人”岳巧云笑谈自己“吃亏是福,诚信是金”的致富经;面对瘫痪的继女、患病的丈夫和年迈的婆婆,“好妈妈”程红霞用爱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她坦言:“我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爱家人,尽力把每件事做好。”现场观众用一阵又一阵掌声向好人致敬,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身边的平凡英雄越来越多,微小光芒汇聚成了星河!”
本次发布活动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中国精神文明网、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承办,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文明办协办。
4月19日,《光明日报》13版稿件《惟有读书声最佳》,配发了九江市白鹿洞书院朱熹铜像照片。4月19日,《人民日报》要闻版2版刊发稿件《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单条报道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人民日报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张贺)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有毅然捐肝救母,用孝心照亮母亲余生的00后小伙儿王宇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活动直播现场,上榜“中国好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福建省宁德市红色讲解员刘明华回忆了他6000多场次、听众5万多人次的宣讲经历;放弃城市高薪、返乡创业卖“良心桃”的“新农人”岳巧云笑谈自己“吃亏是福,诚信是金”的致富经;面对瘫痪的继女、患病的丈夫和年迈的婆婆,“好妈妈”程红霞用爱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她坦言:“我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爱家人,尽力把每件事做好。”现场观众用一阵又一阵掌声向好人致敬,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身边的平凡英雄越来越多,微小光芒汇聚成了星河!”本次发布活动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中国精神文明网、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承办,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文明办协办。4月20日,《光明日报》2版要闻版刊发图片稿件《长江“最美岸线”》,报道九江市浔阳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一条环绕长江岸线(九江城区段)的风光带、文化带、经济带正在形成。
近年来,江西九江浔阳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率先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浔阳段)的建设,一条环绕长江岸线(九江城区段)的风光带、文化带、经济带正在形成。图为近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浔阳段)风景。曹文佳/摄
4月21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体验九江庐山·知行中国:全球青少年模拟世界遗产大会活动在庐山开幕,活动以“共守地球家园,共享世界遗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120余名中外青少年和教师参加,旨在搭建中外青少年认知多元世界和多元文化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青少年遗产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动世界遗产教育。”4月21日 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
4月21日,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五一”假期,县域旅游火爆。其中报道了江西武宁组织多彩活动,布贴画、木雕等非遗手工制作,茶文化、畲族歌舞等民俗表演,向游客提供多元的文旅休闲体验。4月22日,《光明日报》2版稿件《【光明论坛】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提到种养结合、互相滋养的“稻蛙共生”模式,为九江共青城泽泉乡带来了“1+1>2”的效益。种养结合、互相滋养的“稻蛙共生”模式,为江西共青城泽泉乡带来了“1+1>2”的效益;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浙江落地,交易额达3328万元;山东“负碳海岛”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产品核算总值近6亿元……从陆地到海洋,从动物到植物,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场点“绿”成“金”的创新正在全国加速落地。